第三十九章 皇城内外立新规 李业百般求一见(2 / 4)

承讯又对皇后萧淑沂说道:“你还是继续把太师、阁臣这些事情赶快和朕一起看看,理理清楚。”然后,承讯两手分别搂住两人,说道:“家和万事兴,希望我们三个人一起努力,早日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然后拉着两人一起去用膳。

二月一日,汉国正式推行吏治改革。左右宰相统管七部:吏、户、礼、兵、刑、工、农;七部正职为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监察使管理御史台、大理寺和都察院;左右枢密使负责监管所有驻军和地方部队,同时是皇帝军事战略的高级顾问;中书令负责统管塞外东域和北域都护府。由左右宰相、监察使、左右枢密使和中书令组成内阁,授正一品衔;内阁还有平章事三人,两个在汴京,一个在中书令府,实际上就是内阁秘书长,负责内阁综合事务,没有决策权,授正二品衔。

重臣部分人选定为右宰相苏禹、左宰相王章、监察使杨邠、右枢密使郭威、左枢密使张浦和中书令萧干。七部尚书根据资历授从一品或正二品衔,御史中丞、大理寺卿、都察中丞授正二品衔。节度使作为地方军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取消继承制度,节度使授同平章事,正二品。节度使所管辖的州刺史由节度使提名,由中央任命,其他各州刺史由中央直接任命,授正四品衔。除了中书令管辖的区域,所有县令均由中央任命,中书令管辖的区域县令由中书令府提名,由中央任命。

军队只有军职没有品衔,根据战功授予公、侯、伯三级爵位。

设太师、太保、太傅、尚书仆射等正一品衔,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正二品衔,安置原国中元老。

这是一个不是非常成熟的方案。首先十来个唐晋元老,这些人都是中原与河东大族的代表,不能立即就让人家走人,全授予正一品或正二品虚职之衔,还有武平军、武安军、定难军这些名义上归顺的节度使分别授予太师、太子太师和太保封号;其次,保留了宰相这个职务的名称,削弱了宰相的权利,把宰相的权利限制在七部范围之内;设立专门的监察使管理监察部门,加大的官员贪腐的监察力度;左右枢密使不对宰相负责只对皇帝负责。

塞北逐步推进“胡汉分治”,向民族大一统的州县制的过渡。裁撤多余的节度使管辖区,只在边疆或需要重点攻防的区域设置节度使辖区,限制节度使的权利。

在军队方面,禁军五个羽林大将军、北骑军和北府军大将军由皇帝直接任命。五个羽林大将军受枢密使监管,但只对皇帝负责,只听皇帝调遣;驻守塞北的北骑军和北府军,受中书令监管,同样只对皇帝负责,只听皇帝调遣。考虑到塞北的特殊情况,守卫东域和北域的驻军暂时可由中书令调遣。

节度使的军队为15万人,由中央拨款发放军饷,同时在各节度使辖区实行屯田兵制,屯兵15-3万,战时打仗和练兵,闲事开垦荒地,自己养活自己。

吏治新政推行不到十日,杨邠就跑来叫苦,说监察使实在不好干的,全是得罪人的活。杨邠这个人平时里算计别人还挺在行的,现在要他光明正大地查,他反到有点畏首畏尾的。承讯对杨邠说:“杨爱卿,朕设置内阁,不是让你们六个人各管一块的啊,要这样的话弄个内阁干什么呢?中书令毕竟因为塞北局势还需稳定,所以把中书令府设在承德,以后也是要放回来的。如果你决断不了的事情,可以由内阁五个人商量解决啊。”

杨邠回道:“微臣愚钝,原来如此。也不是说绝对不许宰相插手监察,臣也是绝不是不许插手七部的事情,陛下看臣的理解对吧?”

承讯说道:“是的,六个人共同管理朝中大事,当然现在就你们五个。”

政事说完,承讯问弟妹杨乐现在情况怎么样。杨邠这会又来劲了,赶忙说杨乐吧,当初见过陛下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能常伴君前嫁与齐王也算是一种安慰,没想到命运坎坷。承讯无语了,您老人家这个时候了还拿这个陈芝麻烂谷子出来说,合适吗?这会又不见外了啊。行吧行吧,我明白您意思了,于是就对杨邠说,“这样吧,还是等慕容家的凤仪公主降生了,我就让弟妹来带凤仪公主。弟妹孝期已满,在这段时间,你看看公侯子弟有没有合适的,给乐儿找个归宿。”杨邠这下满意了,领旨谢恩,然后告退。

几日后,阮豹又跑来了,再次向皇帝请求出征伐蜀。这个一根筋的军人啊,承讯笑道:“爱卿啊,现在天寒地冻的,你给我省点棉布吧!再等等,你总得参加完皇后娘娘的封后大典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