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刚从东域都护府回来,给承讯汇报了一条机密消息。今年六月,东域接到了来自唐国的使臣。唐国使臣准备向辽国皇帝递交一份国书,欲将唐国公主送给辽国皇帝当妃子,希望两国加强联盟关系,共同对付中原汉国。久居幽云的王波起初并不太清楚汉与唐的关系,知道使臣的意思后,唐辽结盟这不明显针对夹在中间的大汉吗,又听使者直爽的告白,冷冷地告诉唐国使臣这里是大汉的国土,我是大汉的官员,然后下令把唐使全杀了。
当日,由于马上就要亲征去讨伐定难军了,承讯对这条机密不以为意,唐国蒙在鼓里就让他们继续吧。现在准备攻唐了,这条机密有没有用呢?皇后萧淑沂认为,可以用向唐国求亲为由,派出使臣出使唐国。就算唐国不同意也不会为难求亲的人,最多被唐国把人轰回来。
主意已定,皇帝刘承讯决定以纳唐国公主为妃之由,派出使臣打探唐国虚实。那么,派谁去呢?其他四个人都觉得张浦直接去不合适。使臣肯定一步步都有唐国派的官员陪着,是被关注的重点,哪还能抽身去刺探唐国的军情呢?张浦应该是作为跟班去才是最好不过的了。众人这么一分析,张浦也觉得有道理。那么,派谁当正使呢?想来想去,皇后萧淑沂强烈推荐李业。一是李业去过,再去可以继续麻痹唐国;二是出于私心。萧淑沂觉得李沁把皇后位置让了出来,继续还她个人情,不仅把李沁的父亲弄出天牢了,还重新帮他被授予官职。
派李业当使臣,张浦扮成文书跟随,路上听从张浦的命令和安排,这样张浦就会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一切都商议妥当了,承讯刚准备结束会议,皇后萧淑沂突然想到,大汉去求亲,唐国皇帝是有可能会同意的!万一求亲成功了那可不行。承讯笑道,“淑沂,那不是挺好吗?多个公主当姐妹。”皇后萧淑沂就开始要求,不仅要向唐国求亲,还要以讨伐不存在的辽国为由,向唐国借粮。借多少粮食?先是说至少十万石;又想太少了,唐国还有可能同意,不断加砝码,最后皇帝拍板,就成了借粮二百万石。
二百万石是多少粮食呢?禁军共计十万八千人,以十万人计算,每人分到二十石,二十石就是二千斤粮食,一匹马驮二百斤粮食的话,一个禁军士兵出征得带一匹战马和十匹驮马。综上所述,这就是扯淡,原因是皇后萧淑沂就怕唐国同意了,伐唐不成,皇帝还多了个妃子。
在皇后不断加码的过程中,太傅姜成信心想,这个皇后各方面都很好,要相貌有相貌,要智谋有智谋;就有一点,一旦涉及到儿女情长之事,就小心眼,就开始各种胡来。唐国能借你二十万石粮食就不错了,你要不想让人家接受,就借个三、五十万石。好嘛,皇后就在那里胡算来胡算去,一直加到一百五十万石。张浦和王守成都似乎在看热闹;姜成信还在思考这样的借粮方法,会不会引起唐国的警觉。岂料皇帝说了句,我看皇后的借粮数字还是少,直接借二百万石。
皇后萧淑沂非常高兴,姜成信体会着皇帝的用意,如果派了一个不着调的人当使臣,各种要求还比较合理或者刚刚过了合理的限度,反倒更容易惹人怀疑。皇帝索性就上来二百万石。好吧,正和李业倒是般配,就是要让唐国认为汉国这举国都是些不着调的人。经过这么一折腾,这个方法还挺完美的。
一切商议妥当,承讯把皇贵妃李沁叫到御花园告诉她,皇后帮你父亲安排个美差。派李业出使唐国,让张浦跟着,又把具体情况告诉了李沁。承讯对李沁说,“你传朕的口谕,恢复你父亲的国舅身份,册封为正二品太子少保。”
李沁问承讯,“陛下,会不会太过了?”
承讯告诉李沁,“现在国家需要他出使唐国,授正二品不为过。”
李沁偎依着承讯笑道,“由女儿出面让岳父去给女婿求亲纳妾,也就陛下和妹妹想的出来啊!”
承讯哈哈大笑,“难为我的婉儿了,幸好有二百万石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