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少女有情思远方 少年怀梦苦挣扎(3 / 4)

老板娘劝钟芳芳不要说气话,家还是要回的。其实老板娘这一点没有想清楚,不会劝人。她要是跟着把钟芳芳的父母骂的一无是处,钟芳芳还会觉得她说的过了。要是天天骂,说不定钟芳芳很快就想回去了。可这样,越是替钟芳芳的父母说话,钟芳芳就越发觉得父母无情无义,就越发恨父母。

见钟芳芳一脸不高兴,老板娘只得岔开话题,问道,“芳芳啊,你也老大不小啦!这一跑把婚事都耽误了,怎么办呢?”

钟芳芳留了一句,“年底去萧公子家看看再说吧!”然后有点不好意思地出了房间。

不仅钟芳芳在想刘承讯,还有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也想起了他。

百姓都是现实又淳朴的。现实的一面是,谁能给他们活路就心向谁,淳朴的一面是只要有条活路就满足了,就心向谁。

唐末至今,四方割据,战乱不断,百姓的期望值尤其低。江南盐路被断,要向中原汉国进贡,还要维持庞大的常备军防止中原汉国入侵,皇帝李璟只能靠不断增加税收来解决问题。追根溯源,江南的困境和汉国的强大有着很深的关系。但是江南百姓管不了那许多,反而觉得,汉国对他们这些本是敌国的百姓也还不错,比自己的朝廷要好。

再从职业细看。江南贩卖私盐的人觉得汉国、吴越国对贩卖私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做的不太过分,也不会太为难他们。反倒是本国,私盐查的非常严,动不动就斩首示众。这些与私盐贩子有关的从业者都感激敌国给他们一条活路,恨本国把他们往绝路上逼。

当然,汉国也不是有多想收买贩卖私盐的江南百姓。反正对于汉国来说,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用盐来补充财政,就是高价卖盐给江南朝廷;民间买点价格偏低的盐,汉国也还是赚钱。没看明白吗?实际上,就是汉国一面卖官盐给江南朝廷,一边官盐私卖给江南的盐枭。对于汉国而言就是一盐两卖,多赚一份钱,都是上交国家税收,何乐而不为。对于江南就不一样了。私卖的盐多了,从汉国高价买来的官盐就卖不上价格,影响国家税收。因此,贩卖私盐情节稍微严重一些的,抓住就斩首。

跑船的生意人也是类似的情况。本来,唐国水运发达,不少人靠跑船养活家人。自从唐国丢失江淮之地后,帝王都城对面就是汉国的军事重镇。江南统治者根本就不希望还有这些跑船的。小船吗,还能通融通融;可那种一艘上十几、二十号船工的大型货船,一船能装一、两百军士,已经成了都城的安全隐患。

反观汉国,黄河全程打通,自从得了江淮之地,淮水、里运河都成了内河。可汉国本身水运不发达,能从事这行业的能人巧匠少,所以非常欢迎江南之人过来。江南的船只要不跑黄河中下游的洛阳到海这一段,就不会和原来中原之人有什么冲突,大家相安无事。河西这边原来更是几乎无水运,到这边还能多赚点钱。

正如汉国皇帝刘承讯说过的,钱粮放在仓库又有何意义,不如用它去熄灭契丹、江淮人心中仇恨的火焰。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国的怀柔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恩情容易被淡忘,其实仇恨也会被淡忘。

一个月前,几个船工在那里大肆议论说,大汉朝廷好,不仅税收低,守卫中卫城的官兵也没把江淮之人当外人。樊知古听了以后就和人家吵了起来。吵架的时候,几个船工竟辱骂樊知古的父亲迂腐不堪、害人精,害死一城那么多人,现在海州活着的人日子比江南都好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