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宰相进献长生丹 太师抚民审冤案(4 / 4)

比如,有人建议把洞庭湖能填的尽量填一填,在朝廷和南楚之间架起一座浮桥,加大南北商贸往来,就不用再受南平的欺压。周行逢看看,觉得不错,于是找来武静军节度使杨师璠商量。

杨师璠看了看,就问周行逢,“太师是真心投靠朝廷?”

周行逢质问,“你这不是废话吗?”其实,无论真心还是假心都不能告诉杨师璠。

见太师不肯表明,杨师璠只好说,“我怕朝廷大军正愁没路直达南楚啊。”

周行逢一听就明白了。南楚这些年来能保存自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和中原之间隔了一个南平国。要是把南楚和中原连起来,赚点钱是小事,这不等于朝廷要灭南楚,南楚还傻不拉几的修条路吗?!周行逢气得把建议书撕得粉碎,命令将提建议的人打五十大板。

还有阿谀奉承之人提议,太师平定南楚,功盖孙权、刘备,当向中原朝廷请封楚王。更有人甚至提出来,东联唐国,西和蜀国,南稳汉国,北拒中原,成就帝业,延绵后世。

理智的周行逢清楚知晓,他正是抓住了刘言有一点东联唐国的苗头,说通了皇帝,才能够斩杀刘言。他现在要是这么玩,说不定皇帝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有人把他的项上人头送到汴京去了。况且,皇帝刘承讯对周行逢不薄,周行逢为当太师,将自己唯一的儿子送到汴京当人质。刘承讯给周行逢的回复是,“朕要你的忠诚,中年得子不容易,儿子就留在你身边吧”。感恩于此,周行逢一方面想继续割据,另一方面也是真心投靠汉朝。

看到这些建议气就不打一处来的太师大骂,“这些小人!坑我啊!凡是建议称帝的,一律拖出去斩首,建议称王的打一百大板。”

这样一来,很快就没有人提意见了,唯独对告状非常热衷,因为太师特别喜欢“为民伸冤”。

周太师判案不按律法,不求证据,不循规蹈矩,全凭个人感情和当时心情。

比如,有一农户,状告一大户人家强抢民女。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个农户因欠大户人家钱,让十岁的女儿去给大户人家当丫鬟,期限是五年。五年之后,女儿十五岁了,农户想着,女儿回来正好找户人家嫁了,还能收份财礼钱。不料,女儿觉得大户人家对她不错,何必回家受苦?贫寒之家又能嫁到什么好人家?不如在大户人家继续当丫鬟,不肯回家。

结果农户出生的周行逢一看,竟有人强抢民女,勃然大怒。下令将大户人家满门抄斩。男丁都斩杀的差不多了。恰好,此户人家还是朗州刺史的远房亲戚。朗州刺史得知,忙向太师禀告实情。周行逢一听,才想起来找来农户女儿对质。见情况属实,又将农户拖到午门斩首。

下面有些阿谀奉承之人,还夸赞,“太师,做的太对了!大户人家不按契约,实属欺压百姓。农户贪财诬告,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都该杀。”

太师大喜。两边都伸张了“正义”,对审理案件更有兴趣了。当然,他也心里有愧,心想,后面审案得当面对质。于是,朗州太师府节度使大堂,没事就审理各种案件。

到周太师这里告状其实就是来做了断的。审理案件结果只有两个,没事的无罪释放,有罪的拖出去斩首,当然诬告也是斩首。

这么多年的战乱,挤压在百姓心中的不满太过强烈,生生死死全看淡了。百姓告个状不容易。乱世之中,官员贪腐更加严重,吃了原告吃被告。像太师这种不仅不要钱,看到可怜人家的还能贴钱的大好人实在不多。而且,只要占点理就不怕。因此,告状的人并没有因为周太师的说杀就杀而减少。周太师见告状的状子与日俱增,倒也乐此不疲,继续伸张正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