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汉蜀相持平昌县 将帅调整巴州城(1 / 4)

蜀国追兵既退,刘继业收拢后撤的军士先到平昌县城休息,清点步卒、再做打算。随军出征的二万人,所剩不到五千人,三千多昌武军、一千多怀德军将士,加上新增援的三千怀德军一共就七千余人。锐气受到打击的刘继业除了派些探马打探蜀军动向,就是加固一下平昌县城,他还不死心,失了通州城还想再保平昌县城。

此时,蜀国追击部队人数很多却气势全无。主帅战死、连尸首都没抢回来。副使李承勇指挥各部将领率领部队回撤,遇到由先锋变为殿后的武泰军节度使周青。周青问明情况,和众将一起回撤通州。蜀军士气大跌、严防死守、加固通州城防,以防汉军反扑。因此,汉军探子反而一点军情也探听不到。

讨汉军副使李承勇和武泰军节度使周青联名上书:三路大军与汉军激战,主帅中汉军暗箭,壮烈殉国。副使李承勇临危领兵,继续指挥三路大军,与周青和赵崇柏齐心协力攻汉军,歼敌数万。武泰军节度使周青首破通州,保宁军节度使赵崇柏等将领战死沙场。收复通州后,李承勇和周青继续领军,本欲再进军巴州,与汉军援军遭遇于平昌,互有伤亡。鉴于汉军援军甚多,我军主帅阵亡士气不高,只好固守通州,请求皇帝进一步指示。

这份上书李承勇请周青看了,周青见他把孙汉韶的功劳全揽到头上,不过也总算表明周青功劳也不小,承认周青率先攻破通州。周青只提了一个意见,原来写的是歼敌十余万,写得有点过了,别皇帝不信派人来查,就弄巧成拙了。李承勇才将十余万改成了数万。

刘继业还没来得及上书。此时,大家都是精疲力竭,唯有汉国怀德军节度使邱衡精神抖擞。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蜀国的东川北部是一个正方块的“口字形”,刘继业进攻巴州,把口字形打成了凹字,打下巴州之后他向右下取了通州,而邱衡到达巴州之后,想去左下取阆州。结果,邱衡率军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大军右上去攻源州。源州刺史已然听说巴州和通州被汉军占领,自己成为四面被围的孤城,适当地抵抗了一下就投降了。

怀德军节度使邱衡得了源州,方知走错了方向,留了部分军队和副手,文官方面还让源州刺史继续管理,自己则率领大军返回巴州。源州除了从蜀地变成了汉地,其他一切如故。

邱衡心想功劳已经得了,再不去通州怕是没法交代了,方才率领大军往通州方向救援。在刘继业到达平昌后的第三日,邱衡大军也到了。

邱衡以前曾听说皇帝任命年纪轻轻的侄儿当了昌武军节度使,这次是邱衡和刘继业第一次见面。两人详谈了通州战役的经过。刘继业向邱衡致歉。当然要道歉,把人家一万军队带的就剩下千把号人,邱衡心想,皇帝的这个侄儿倒也有点本事,不过就是太嫩了。他安慰了刘继业,表示明日就率领二万怀德军再攻通州。

听了邱衡的想法,刘继业又来劲了,要与邱衡同去。邱衡百般劝慰,让刘继业回巴州休养,并强调巴州也很重要。万一蜀军得了通州,绕过平昌直接进攻巴州;巴州有失、我们就被困住了。见邱衡如此坚决,刘继业只好暂且同意。

与邱衡谈完之后,刘继业和折子悦谈起此事,想明日两人再一起去说,要跟邱衡再去通州。折子悦批评刘继业,“夫君,你就是太过耿直了!当初,皇帝召周王去汴京,我就劝你别去找周王。周王聪慧之人,怎么会不明白皇帝不想让他掌控昌武军呢?你非要去,还说不告诉周王于心难安。这次也是。邱衡说派三千部队为先头,大军在后,这也能走散了?明显是推脱之词、你还信以为真。邱衡应该是觉得蜀军主帅新亡,想去看看有没有机会捞些功劳,怎么会带你去呢!”

次日,邱衡出征之后,刘继业和折子悦留下三千人守卫平昌,带上几百人返回巴州,一五一十地从第二次伐蜀,将战斗的过程向皇帝汇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