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领着群臣来到皇宫正门口,太后一身素衣正立于门口。大臣们全都止步,皇后跟在皇帝身后去迎接皇太后。
待刘承讯走到离母亲只有五步时,太后双膝跪地。刘承讯不能让母亲跪着啊,按礼节,也不能请母亲平身,只得面对面向着太后跪下。身后众臣也纷纷跪下。一时间,皇宫门口乌鸦鸦跪倒一片。太后说,“皇后,你把皇帝扶起来。”
萧淑沂看看刘承讯,又看看太后,不知道如何是好,也跟着跪下。太后又说,“淑沂,这一次听母亲的,母亲是来认错的。母亲做错事了就该向儿子诚心道歉。”
萧淑沂闻言作势要扶刘承讯,太后说,“儿啊!母亲错了,请你原谅母亲一时糊涂。”
刘承讯叫了一声,“娘!”起身扶起太后,一路送太后回慈宁宫。太后和皇帝的隔阂竟然如此之快地,以这种方式结束,实在是出乎意料。
皇帝扶着太后进了皇宫,往慈宁宫走,太监们已经去贺喜皇贵妃和慧妃,报说皇宫外,陛下和太后和解了,正往慈宁宫而去。李沁和钟芳芳赶紧带着王夫人来迎。
见过太后,王夫人很是高兴,直夸,“老姐姐,我盼你好久了啊!这下我也有人说话了!要不先去秀宁宫热闹一下啊!”
太后会心一笑,叫宫人先去慈宁宫,安顿好齐王世子,她要先去秀宁宫热闹热闹再回去休息。皇帝也欢欢喜喜的带着皇后和大臣们回去继续听说书、庆新年,还不忘通知大臣和夫人们,明天大宴继续,夫人们明日在慈宁宫继续宴会。
太后为什么这么快就想通了呢?当日舟车劳顿,太后又强撑着去秀宁宫昭示了一下皇帝家事和谐。直至第二日晚些时候,太后拿出了太祖留在晋阳行宫的信。刘承讯方知,还是父亲算计长远,此次是父亲帮自己解决了难题。
原来,太后到了晋阳皇宫之后,处理完三儿子的事情,管理行宫的宫人给了太后一封用蜡纸密封的信,说是太祖皇帝留给太后的。太后困惑,莫非知远知道我有一天会回到这里?打开蜡纸,里面确为太祖亲笔所书。
三娘,吾妻。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希望我已经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了。当然,我更希望你在汴京开心的长命百岁,永远看不到这封信。三娘,一个胸怀大志的男人,是以天下和事业为重的,就像我当年舍你而去闯一番事业,并不是我心中没有你,而是没有一番事业凭什么去珍爱你呢?纵使你觉得一起贫贱的生活只要长厢厮守就满意了,但朝不保夕那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所以我一直都感激你,对我离去的宽容。
同样,承讯身在晋宫,我明知道承佑和承勋都不是成大器的料,可是我仍然不肯救援东都,不是我不爱长子,而是我知道要成就大业不能为亲情所累。所幸上天对我不薄,让我见到了与我同样胸怀大志的儿子,他定能代替我去实现人生未竟的夙愿!我能理解儿子,因为我们同样胸怀天下,同样不会被亲情所累。三娘你是性情中人,凡事看重亲情,希望你看在我的份上不要与儿子计较、他可能不能满足你的某些要求…凡事看开些,一切听儿子的吧。
看完这封信,太后泪流满面。丈夫对她的爱可以说是震烁古今了。一位皇帝,在临死前还能想到为了妻子的性格、妻儿的家庭和睦而努力做些什么,他对妻儿的爱,是如此深沉。
看完父亲留在晋阳的信,刘承讯感慨,父亲果真比我更了解母亲、更看透人性。太后告诉儿子,生日前一天、也就是正月十四,要去太庙向太祖皇帝谢罪。刘承讯安慰母亲,这谈不上“谢罪”二字。太后坚持说,别的事情都听儿子的,此事儿子就由着母亲吧!
太祖实在是棋高一招。在刘承讯看来,这封信是在帮儿子解围,而在太后看来,看到这封信,就等于是太祖在委婉的责怪她。不要用管理小家庭的方式对待皇家事。事情管得太宽、太多,干涉朝政和儿子,都闹到回晋阳了…当然,这封信也给了她一个台阶下,太祖要她和儿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