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迫于无奈用奇兵 绕道池州窥金陵(3 / 4)

架桥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最坏的打算是汉军这边在安庆架桥,对面的池州就会向江南国求救。如果江南国反应快,立即从繁昌发兵,来回大约三百里地。也是说,要保证桥在两日之内必须架好,骑兵在二日之内渡江,才有足够的把握。

次日,张浦向皇帝请旨。在接到张浦的请旨后,刘承讯立即下旨,禁军两万步兵开赴和州,同时下旨武宁军的所有水军、禁军骑兵和水师部队,立即全速开赴安庆,接受枢密使张浦的调遣。枢密使已经到了安庆,大军全速开往此地,这下带兵将领们都明白,要在安庆强渡江水了,只是对怎么让骑兵渡江,众将还不明就里。

武宁军节度使董平回到家中,告诉夫人钟云娘,大汉要对江南发动总攻了。大汉前线部队全都动用了,听说还有援军在从汴京赶来,这一次应该是终结之战。钟云娘心情激动,抱着董平说,“善恶到头终有报,我就知道这一天总会来的,总会来的!”

高兴之余,钟云娘想起夫君还没吃饭,吩咐下人端上饭菜,自己坐在董平身边,一边看着夫君吃饭,一边像个开心的孩子一样问这问那。董平一如既往地一问三不知,钟云娘唯一知道的就是武宁军主力继续镇守和州,夫君并不立即出征。

三日后,汉军重点聚集于安庆城外。张浦开始布置任务。安庆刺史以及所调来的刺史军、民夫全部听从平章事赵普和掌固樊知古的调遣;武宁军的水军和水师两支部队全力保障架桥兵士和民夫的安全;禁军骑兵全员待命,准备渡江。

张浦的命令下完之后,禁军曹彬、张永德,水师陈元亮、林仁姝以及武宁军的都指挥使陈充算是彻底明白了皇帝的战略,安庆才是最后的战略重心。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安庆只是最后的备案。计中计只是无奈之举。若武宁军强攻繁昌、神武军没有挡住,禁军骑兵可不就是顺势过江嘛!若能在江州、洪城击溃李景达主力,也不需要这么麻烦。结果一误再误之下,多年前的一处伏笔才派上用场。架桥的重任在樊知古,但他只是九品官,看着一屋子品级比他高一截的文官武将,怕自己指挥不动。樊知古把担忧一说,张浦和赵普也有此想法。两人商议,具体怎么办听樊知古的实事号令,但施令则由赵普发号。

次日早上,天还没有亮,,汉军已经在安庆江边开始搞大动作了。现场,樊知古命令民夫们按照画好的图纸所标明的位置打下木桩。起初,不少民夫在想,嘴上没毛的娃就是扯淡,岸边也就算了,木桩怎么可能打进江水中心呢?他们不知道,几年来,樊知古冒着严寒酷热、风吹雨打,在父亲的心血之上一次次在水中勘测。樊知古不仅是定江中水浅的点,还考虑了江底的土质、水流速度、近年水量等多方面问题。毕竟,这不仅承载着皇帝的厚望,也承载着樊知古追求功名的梦想。

真的干起来,民夫们惊奇的发现,江水之中真的有水浅之处,而且选址也非常到位,这些点江水平静,并没有大的水流,费些气力就能在标明位置的地方两边都打下木桩。

折腾到太阳高照,江南国池州刺史听闻汉军在江对岸有大动作,亲到江边观察汉军意欲何为。刺史看了好一会,没闹明白汉军这是要干什么。部将建言,不妨派些快船去骚扰一下。刺史觉得有道理,下令五百余军士乘坐快船前往扰乱汉军的布置,顺便看清楚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江南的快船出动了,江北站在高处瞭望的哨兵随即上报敌军动向。水师大将军陈元亮问明对岸的情况,派出五千水师将士,从两侧包夹江南的快船,其他部队则随时待命。汉军水师大举出动,同样被江南的瞭望哨发现了,立即禀告刺史,对岸汉军出动了大量的战船。刺史惊问有多少,哨兵回答小型战船百十艘。如此一来刺史慌了神,也不管出击的五百兵士了,慌忙带人往池州城跑,边跑边大呼,快向朝廷禀告,汉军从池州大举进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