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朕先向景明写封信问问他的想法,待看过他的回复后,再决定要不要让他入中书,担任副相或首相!”众相公都点了点头。
这时,文彦博眼珠一转,道:“官家,待景明归京之日,臣愿带两府三司的官员齐去城外迎他,先将他架起来,为了大宋之盛世,臣还是想着让他能者多劳,辛苦一些!”
“行,就随文相吧!”赵祯笑着说道,苏良之功,值得众相公齐迎。
……
腊月二十五日,苏良行至河北路域内,预计腊月二十八日晚可抵达汴京城。
近黄昏。
龙羽军士兵们正在搭营支锅。
徐莽和刘三刀将一份赵祯的亲笔书信送到苏良手中。
赵祯在信中称:战后,便是新大宋全面改革,创造盛世之时,而苏良最精于此道。
两府三司众相公皆举荐苏良入中书,担任副相或首相,带领文武百官大宋,造远超大唐之盛世,而赵祯想听一听苏良的想法。
苏良看罢,皱起眉头,撇起了嘴巴。
对别的士大夫官员而言,位极人臣乃是巨大的荣耀,但对苏良而言,则是枷锁。
他对自己的认知非常清楚。
担任台谏官之首,他没有任何顾忌,无须考虑太多,能够放开手脚做事。
但是入中书,居百官之首,势必有所忌惮。
这不是苏良喜欢的为官方式。
此外,担任宰执太累了。
苏良不是自私,而是依照他的性子,若担任首相,肩扛一国之重担,打造新大宋,大概率会英年早逝。
但以后大宋的发展,从缓从慢即可,无须过快过急。
一旁。
徐莽与刘三刀见苏良看罢官家的书信后,面色阴沉,紧皱眉头,不由得紧张起来。
宋辽大战最紧张之时,苏良都没有此等表情,俨然是发生了大事。
“头儿,是……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吗?”
苏良将书信递给了二人。
徐莽和刘三刀接过书信,看完后,有些发愣,然后兴奋地看向苏良。
“头儿,这……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您……您要成为百官之首,实乃我大宋之幸啊!”刘三刀激动地说道。
“这是大喜事儿啊!头儿,你为何看上去不是很开心?”徐莽看向苏良。
苏良再次撇嘴。
“在你们眼里,是百官之首,在我眼里,是牛马之首,我要在政事堂呆上半年非要疯掉不可。”
苏良缓了缓,看向刘三刀。
“可向中书汇报咱们抵达汴京的时间?”
“还没有,今日才确定腊月二十八日黄昏可抵汴京城,明早就汇报。”
苏良喃喃道:“文相他们是了解我的,他们力推我为首相,应知我不是很情愿,我猜,他们定然会齐齐到城外迎我,先将我捧起来,咱们在腊月二十八日入夜时入城,向中书汇报为腊月二十九日午时。”
“晚上,我回家,你们去城外军营,翌日再去汇禀。”
苏良的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头儿,这……这算不算是欺瞒朝廷?”刘三刀说道。
他这样传递情报,中书众相公大概率会连同苏良在内,将龙羽军的统领们都痛骂一顿。
有大功,而选择在夜里悄悄入京,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苏良想了想。
“放心!我给官家写信告知实情,让官家帮着隐瞒,翌日我再去中书致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