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疑点重重难自持(1 / 1)

“吾不幸中道丧亡,虚废国家大事,得罪于天下。我死后,公等宜竭忠辅主。国家旧制,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亦不可轻废。吾兵法皆授与姜维,他自能继吾之志,为国家出力。吾命已在旦夕,当即有遗表上奏天子也。”李福领了言语,匆匆辞去。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李福又至;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后杜工部有诗叹曰:“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每读及此,叶少欢莫不扼腕叹息、不忍卒读,他始终不愿意相信,才过管乐、策胜孙吴的一世完人竟会这样仓促收场,罗贯中一定是错过了什么,或者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真相被隐藏了起来。怎奈抛开演义,他遍翻群书,所有记载无不是“其年八月,亮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且不说兴周八百年而后封神的姜子牙,旺汉四百载功成身退的张子房,即便与后世托名赛诸葛的徐茂公、刘伯温相比,内政外交谋略俱佳、善于点石成金、能造木牛流马的诸葛孔明的结局也显得太过凄凉。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最后竟落得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下场,即便五丈原前点起四十九盏明灯也无力回天?诸葛亮做的足够多,得到的却可怜的少,兴复汉室与他而言更像南柯一梦,随着五丈原的秋风而烟消云散,这不合逻辑,也不能接受。所以叶少欢一直认为这一定不是真相,起码不是全部的真相,这其间一定错过了什么,一定隐藏了某些东西。然而遍观武侯一生,难以解释的地方实在太多,历次北伐为什么总有掣肘?三分天下就要三顾茅庐?二十七岁出山,就得五十四岁离世,这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吗?另外他是不是早就掌握了公元纪年法?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工整的年份离开?如此极品处女座般的细节控通晓天文地理、能知过去未来,居然不晓得保重自己的身体?更可疑的是临死居然吩咐在自己口中放入七粒米,脚下点一盏油灯,说是可保将星不坠,然而叶少欢查遍古籍也未找到此等设定,倒是在一部谈修行的古书中看到过修行之人的这种操作,其作用竟然是留住元神以保魂魄不灭。这些疑点细思极恐,深夜想来,常常令叶少欢百思不得其解、浑浑噩噩怅然若失,尤其是几十年后又出现的定军山显圣一幕,更是让他觉得其中的猫腻欲盖弥彰: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野心之大如钟会其人是因为一个梦而改变。

叶少欢痴迷三国,尤其崇拜诸葛亮,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诸葛亮化身,这在兰城一中被传为笑谈,而今面临高考,全班同学都在紧张复习,他却沉迷于新三国剧情,每晚定时一集不落的追剧,而作为一个住校生,看电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方便,他就偷跑出学校去网吧里看。由于自认孔明转世,他对自己的智商极为自信,对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景十分向往,所以经常发挥超级毒舌的潜质,一度把班主任杨元林怼的面红耳赤、无话可说。此时杨元林也再不想管他,反而有种幸灾乐祸的心态,而由于叶少欢思想锐利、反应敏捷,且口无遮拦,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给许多同学很大压力,所以有这种心态的人并不在少数,尤其是在高考竞争的高压下的很多同学,心理和心态出现了失衡和偏颇。所以,遍观叶少欢身边的人,几乎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除了于念天。

于念天是叶少欢关系最铁的伙伴,对他的反应和思辨能力是真心的折服,但对他的不思进取也是十分的上火,尤其是高考将至,他居然丝毫不为所动,仍然揪着心头那一块三国疑点耿耿于怀,仿佛疯癫一样,他试图说服叶少欢先放下这两个月时间,等高考结束之后,他有的是时间去追剧,去研究,甚至去纠结,然而叶少欢就如着魔一般,一日日的变本加厉,无论于念天怎么劝解,他就是听不进去,仍然手不释卷的痴心研究,雷打不动的准时追剧,不住的参考对比,甚至妄图在其中找到哪怕一点点痕迹,以慰藉自己那无限渴求的心灵,某些时刻,他甚至认为这部剧的导演一定知晓一部分他不知道的真相,甚至和自己有意念相通之处。这让于念天有些吃惊,他想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竟让叶少欢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深陷其中,仅仅是新三国热映吗?他觉得应该并不全是。

叶少欢将他的想法告诉过很多人,他认为诸葛亮并没有病死在五丈原,或者说他并没有放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后世的许多人都有可能是他的转世或者替身,自己很可能就是诸葛亮在这个时代的转世,只是还没觉醒而已。而无论是三国时代的史书还是演义,都没有把真相传承下来,而真相究竟是什么,他又说不出来,却分明感觉到历史留给了他一些挠人线索或者暗示。

叶少欢意念如铁,这样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被于念天说服以学业为重,反而是每天磨着于念天陪他一起去定军山、五丈原,去诸葛亮墓去走一走,探一探,汉中离兰城数千里之遥,两名中学生临近高考,只要脑子没有问题,于念天就不会答应他,所以他对于念天也有些耿耿于怀。而眼看着叶少欢一天天地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于念天心里也是又气又急,终于忍不住答应他说,如果他能暂时放下这一切,认真复习备考,高考结束后自己就会陪他去汉中走一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