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相阁还在筹备中,就让礼殿开始疏远杂家,打乱了杂家的计划,迟迟没有再惩罚景国官员,这让景国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是,和以往的革新不同,礼相阁的设立招来了许多反对的声音。
法家的许多官员认为礼相阁的设立纯粹多此一举,若是出现礼相阁,那就意味着礼高于法,是在将法家这些年的努力付之一炬。。
于是,法家官员不断上书,认为应该设立一位法相,也应该成立法相阁。
其他官员则基本退出这件事的讨论,冷眼旁观部分儒家人与法家读书人开始争权夺利。
朝廷的内斗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丝毫没有影响方运的深化革新。
不过,由于之前的革新太过剧烈,景国经不起长时间巨大的变化,所以方运开始从小处着手。
比如,编一些容易记的儿歌或口诀,用来让百姓保持卫生,防止病虫害,并且要求孩童必须背诵,这项举措得到了医家的高度认同,甚至医家直接动用医殿的力量,要求在各国推广。
没过几天,就有一些有孩子的官员对方运打趣道,之前那些孩子特别景仰方运先生,可自从必须背这些口诀后,他们觉得方运先生变坏了。
方运付之一笑,这些孩子们并不懂得这些事情的重要性,等他们长大了,便会明白移风易俗的作用何等重要,说是救了他们的命都不过分。
对于这些不影响权力分配的小事,朝廷各方都对方运展现出高度的容忍,即便认为方运在吹毛求疵多此一举,也懒得计较,就当是哄着方运高兴。
方运也很满意那些官员的态度,继续开始对景国进行各种看似微不足道的革新。
这些革新,至少要十年后才会初见成效,而且在以后会变得很平常,人人都知道,甚至没人会认为这是方运的功劳,但是方运并不在意。
方运担任宁安县令,担任两州总督,担任左相,都不是为了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