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五郎这几日也等的颇为心焦,要不是跟贺宣去过一趟商河县,知道贺宣做事靠谱,恨不得一天往贺宣家跑三回。
村里人都去作坊做工,自己还没个着落,怎么能不忧心。
现在终于等到了,而且还是去县城铺子里做活,于五郎心情跌宕起伏,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于父于母没有不同意的,贺宣继续说道。
“于姑父姑母,我这铺子要是开的话,五郎就得正紧签文书,以后每日按时上工,年节这些…”贺宣把铺子的规矩跟于家人先讲清楚。
“四郎,你放心,我们都懂,亲戚归亲戚,做工归做工,五郎要是不好好干活,我打断他腿。”于姑父是个老实汉子,却也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这倒不必,我这次过来,还有一件事想麻烦下两位长辈,家中事务增多,还想找位信得过的婶子来家中帮忙。”贺宣把自己的要求说了一下。
妇人要求干净些,嘴巴严实,自家做生意的,可不能出去乱叨叨,会些灶上活计。
贺宣又把去年余婶的工钱说了一下。
于姑母听着有四身衣裳,年节还有铜钱,口粮也是贺宣出,自己都想去,要不是家里这摊子放不下,真心疼啊~
“这,这,这也太好了吧。”于姑母替贺宣心疼银钱。
“活计不少的,做工的时候,要求也严厉些,还劳烦两位长辈帮着找找。”贺宣道。
于姑父和于姑母相互商量下,姑母出去了一趟。
“那个,四郎,家里五郎他大嫂子还算能干,做事也勤快,你看看行不行。”于姑父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等贺宣点头。
姑母才把人带进来,一般家中有客的时候,家里妇人都在厨房或者菜地里忙活。
“四郎,这是五郎他大嫂,你叫于大嫂或是蒋嫂子都行。”姑母帮着介绍,这么好的条件,还是帮着自家侄儿干活,肯定是优先照顾自家人。
贺宣跟于姑母说这事也是这意思,于家人口不少,去年好几个壮劳力去铜钱碳作坊挖泥炭,家里情况才算好些。
可是随着孩子们长大,一个个要娶亲生子,老大已经有了两个小郎,老五老六还没成亲,这一笔笔都是开销。
进来的妇人身上的衣裳打了好几个补丁,都洗的泛白,面庞方正,有些黑,不算很好看,却很踏实。
贺宣观察了下妇人的手,有些粗糙,红肿,看来冬日里常用冷水洗东西。
问了下灶上手艺如何。
“四郎,我这大儿媳别的不说,这腌菜做的很是不错,年年冬日里就靠着腌菜过日子。”于姑母帮着说话。
“是是,我会做些腌菜,灶上的活计都会些。”于大嫂也顺着应道,刚才婆母就提点过自己,宣小郎家工钱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