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婶他们试验了几日,觉得最好吃的一种是大骨汤做底的汤粉,上面加些醋,酱,还可以放咸菜,再加点茱萸熬过的油,酸酸辣辣的,非常开胃,余有粮每次可以吃三碗,贺宣家的三碗抵得上一盆了。
炒粉的话,可以用鸡子,白菘,肉片一起炒,再加些酱,香气扑鼻,颜色诱人。
贺宣看过之后觉得都还不错,就让他们全力准备着两种粉的制作,缺少的东西,让小竹赶紧去铁匠铺子定。
需要两个平底炒锅,还有两口深一些的锅,用来煮米粉和大骨汤,菜刀也要。
贺宣让于五郎安排铺子需要的东西,小竹跑腿负责订购,余叔主要准备铺子的装修,余有粮磨米粉,多准备些。
余婶锻炼厨艺,如何把米粉做的更好吃些,于大嫂就在家学做米粉,腌咸菜,芦菔,这些小菜都是开店会用上的,必须提前准备好,后续也不能缺少。
因为县城铺子不大,估计安排两三个人就够了,贺宣打算让于五郎和余婶去,小竹每日送完贺宣也会去店里干活,等回来的时候一起回来,这样家里的石磨就只能手工磨了,还好贺宣买的不大,家里余叔和余有粮都有些力气,能准备好每日需要的米粉。
贺宣教了于五郎,如何核算成本,比如一盆米,能出几碗米粉,加上小菜,配料,还有人工,定价要在几钱以上,才能不亏本,结合县城面条的价钱,如何给米粉定价钱。
县城的阳春面是三文钱一碗,女子能够吃饱,男子一碗是不够的,自己的汤米粉,放些葱和腌菜,这个价位就不会亏本,要是客户愿意,可以加鸡子,加肉,还有茱萸油等等,每样价钱也会涨一些。
这样估计来看,一碗素汤米粉,贺宣结算下来,能挣一文钱左右,客人配料全加,大约有一半的利润,一日,要是能卖出十来碗,贺宣的人工费就挣出来了,当然了,这里面没有减去店面费,不然,贺宣就是亏本的。
余叔带着几人,两天就把荷花巷的铺子刷好了墙,贺宣去看过后,跟于五郎说好要把桌椅如何安置,大间屋子做米粉,中间用桌面隔开,上面放些小菜和东西,余婶就在桌子里面做菜,炒锅朝外,香气能吸引客人。
忙的时候,桌子里面还能站一个人,准备汤粉,大间屋子的墙壁上窄些的桌子挂住,这样单人的食客可以直接在这里吃,小间屋子放了三张桌子,并排成大桌,客人可以围着桌子吃,上面准备些筷子,勺子。
里间和厨房的中间就用来洗碗筷,这边可以多准备些桶和盆,砌个简单的灶台,拿来烧热水。
最里面的房间,贺宣打算放个小床,要是遇上下雨可以在里面休息下,剩下的地方用木板做成架子放置铺子需要的东西。
一日日的筹备中,贺宣剩的银子花出去七八两,准备的东西也渐渐完善了,贺宣还去城东的成衣铺子定了两件直裰,这价钱,余婶可以做三件还有剩余。
所以贺宣的里衣还是请余婶做吧,鞋子也不能少,读书人都穿方头履,贺宣买了两双。
拿着家里做好的米粉,贺宣去三里村送了几位长辈和里甲,毕竟自己要开铺子,总要跟族里说一声的,还请教了三爷爷,哪一日适合开业。
因为贺宣正月二十五要拜师,铺子就定在二十二这日开业,也就是后天了。
盘溪村的里长也要送一份米粉,跟于爷爷说了些话。
这几日贺宣一伙人都分身乏术,忙着干活,村民们参加了城里的元宵节。
元宵后的天气,也渐渐晴朗起来,气温慢慢升高,正午的时候,还有些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