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房已经不少人去过了,这个味道真的是难以忍受,贺宣努力忽视边上湿漉漉的痕迹,解决完后,在外面水缸里舀水洗了手,跟着官兵回了号房。
贺宣的号房离门口比较近一些,茅房在这一排号房最里面那间,还好天气冷,要是暖和起来,茅房边上几间号房的考生,这些日子怕是不好受。
又等了好一会儿,才有官兵来说考场要求,不能作弊,每个考生只有一份考卷,中途不得发出声响.....
贺宣把笔墨纸砚一一摆放好,直到第二次敲锣,才有官兵过来发考卷,这时候还不能打开。
要等全部发完,第三次敲锣之后,才能打开考卷,
锣声响起,这时天已经完全亮了,贺宣看到对面考生都打开卷子,才把自己的也打开,第一场的卷子不算很难,有帖经,墨义题,策问是四书里面的题目,最后要求写五言六韵诗,林林总总看下来,都是认识的题型,不过考试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污染卷面。
贺宣先把答题纸收好,不能被弄脏了,除了答题纸,还有两张是空白的草稿纸,在木板上把墨些磨好,脑子里思考帖经墨义,这些都是滚瓜烂熟的。
这个时候也不能大意,一不小心写错一个字,那就是中与不中的区别。
贺宣练了四五年毛笔字,写的很是不错,在墙上写字水珠不会滴落,这就很考验吸墨水的浓厚,舔笔的程度,练好了,贺宣的毛笔字个个都是浓淡一致,卷面看上去就很舒服。
帖经,墨义大概花了半个时辰,这两个难度不大,题量不少,四书五经甚至孝经都考到了。
策问题留的时间最多,题目是《论语.卫灵公》里面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君子担忧死后自己的名字不被人称道,但结合孔子的思想就知道不能这么翻译,疾,担忧;没世,就是君子离世;不管是担心名不副实,还是不被称赞,这都不是君子所为。
此处的名不可依据字面,简单解读为名声,名气。
为什么孔夫子,强调死后担心?所以,此处的名,不是个人之名,而是礼乐之名,君子担心死后礼乐教化不被人遵从,没有人继续传道,担忧仁德不兴,这才是此句话的本意。
贺宣的破题就是呼应题目,后世之名,圣人之所忧也。 承题写道,夫一时之名,不必有也,后世之名,不可无也。故君子不求名,而又不得不疾乎此。
后面就是从一时之名还是千秋万世之名进行辩证,这篇文章花了贺宣个把时辰,但也算快的了,写完之后,还要进行修改。
正好砚台里面的墨汁用完了,一边磨墨,一边细细雕琢文章。
最后剩一道试帖诗,五言六韵这就规定了字数要求,唐诗一般有四韵,六韵,上下两句为一联,下联要求押韵,六韵就是十二句,每句五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