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倒是不缺肉,不买新鲜的,还有腌制好的腊肉,鸡子也不少,更不用说现在是蔬菜的生长期,一直到九十月份,家里都不缺菜。
唯一难受的是,屋子里的脚印,因为地面湿漉漉,难免留下印记,拖地也拖不干净,直接用稻草铺了门口的一片,可以减少些脚印。
这雨一直下到第二天中午,才收住,不过天也没有变晴,依旧是阴阴的,估摸着还要下。
难怪诗人写道,“黄梅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要是在外赶路遇上这种天气,真的是愁断肠。
贺宣跟顾川泽说起黄梅雨,十分庆幸还有一段时间,再过二十日这雨总会停吧,不然下到六月份,去省城就来不及了。
休息了两日,铺子在第三日恢复开业了,这日雨不大,铺子里就三个年轻人轮班,要是傍晚下大雨,直接在店里住一晚。
于大嫂,余婶和余小兰就在家里缝制夏天的衣裳,每人两身衣裳的布料,已经发下去了,趁着空闲,抓紧时间做。
贺宣的外衣都是成衣铺子做的,里衣还要余婶帮忙,贺宣习惯穿系带的,反正里面的衣裳只要求舒适,不讲究美观,余婶的手艺也没差。
两个小童还有一身衣裳,于大嫂和余小兰帮着赶制,刚来贺家的时候,已经先做了一身,这个年纪的小郎个子长的又快,做多了,明年也穿不上。
三个妇人在一旁做针线,厨房和其他活计都做的差不多,又下起小雨,不好出去,两个小童在屋檐下认字,还用树枝划拉着写。
余婶缝好一道边,再次穿线,光线不是很好,年纪大了,有些老花。
“哎呀,我这眼神,都看不清,小秋,来,帮婶子穿下线。”
余婶用力的眨了眨,还是没穿进,只能找人帮忙。
张小秋听到后,三两步过来帮着余婶就穿好了,把针递给余婶。
余婶表扬道,“还是你们眼神好,一下子就穿好了。”
接受了夸奖的小孩子,笑的眉眼弯弯,养了几日,脸颊都丰腴了一些,也更有灵气了。
这个年岁的小郎,要不是过早接受生活的苦难,那里会呆呆地,只知道干活。
两人现在都敢小心地摸下红烧油炸的脑袋,红烧是个活泼的,确认了这俩家伙以后是家里人,就摇尾乞食。
两人年纪不大,贺宣也说了,重活少做,就帮着喂喂家禽家畜,扫扫地这类活计,比起他们以前在家做的轻松多了。
不过余叔每日给两人读家规,还偷摸的加课程,比如贺宣的喜好之类的。
贺宣听到过一回,不过说的也不多,只是说了自己不喜欢脏乱,一定要勤洗手沐浴换洗衣裳。
黄梅时节确实有些漫长,一开始顾川泽还劝贺宣放宽心,不放着急,到了五月二十日,看天空还没有放晴,终归是忍不住了,趁着不下雨的时候,跟着小竹他们一起去县城。
还没有准备出发,不过也要跟县城的童生商量下行程,收拾行李,贺宣把正在看的一本集注借给他,还送了二两银子的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