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来的时候,先敲了下门,才进去,书房里,贺二叔已经迫不及待看起来。
“二叔,这些书往后我都捐给几个村里,让大家都能看到,您有空就能去借阅,不必急于一时。”
贺二叔听了很是激动,虽然自己没能考上,但是孙子比自己多了这么些书籍,说不定就能考上了,转念又想到,要是谁都能借,把书籍损坏了怎么办?
“四郎,你不能这么做,看书的人要是不小心弄坏了,后面的人就看不到了。”贺二叔急道。
贺宣没想到贺二叔会反对,听了解释后,说道,“这是小事,谁想看,就先手抄一本,以后手抄本多了,就把写的好的留下,再后面,大家要看,就都是手抄本了。”
贺二叔想想也对,抄写一本自己还能留给孙子,就问贺宣,“四郎,那能不能先借我一本,我先抄起来。”
这点小事,贺宣自然不会不同意,让贺二叔挑了一本,要是抄完了还能来换。
贺二叔高兴的带着书回家,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贺宣盘算着要是自家办酒席,日子只能选这几日了,到了九月,家家都要准备秋收,最好在八月就把事情办掉。
请客名单,还是要找族长商量商量,这么多拜帖,是否要邀请人家来呢?
在书房把几十张拜帖拆开来,贺宣一一看过去,大多都是安德县附近的秀才,乡绅,富商。
值得一提的是举人,县城共有两个举人,年级都四十余岁,一个在县学教书,一个被东昌府的大户请去当夫子。
递贺帖的是县学的夫子刘举人,贺宣要是办酒席,这些递了拜帖却不熟悉的人要不要请呢?
贺宣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整理好名单,先放在书房,等自己去县城问问周夫子,可以向他请教下。
下午,大家都回家的时候,贺宣去盘溪村一趟,还有于姑母家和于里长两家要看望下,这些都是照顾自己的长辈,理当前去。
不过这个时候出门,一路上遇到不少村里人,扛着锄头或担着箩筐,贺宣很多都只是面熟,却叫不上来。
人家主动恭喜贺宣,上来就直接叫,“贺老爷上哪去?”
贺宣愣了一下,贺老爷是叫自己,不过考中举人或者当官了,确实可以被称为老爷,自己才十五,就当上老爷了,贺宣内心很是丰富,面上笑着回道,“大伯,叫我贺宣就好,我去姑母家看看。”
这个大伯应该是刚浇完水回来,挑着两个水桶,听到贺宣对自己的称呼,有些不好意思,却很自豪,一路跟贺宣说着话,直到于姑母家,分开前还要送贺宣两把菜,说是自家种的菜最好吃了,贺宣推辞了好一会儿。
于姑母在院子里收衣裳,看到贺宣跟大伯在门口说话,赶紧过来,把贺宣迎进去,“四郎,我昨晚听五郎说你回来了,还想着去看你,又想着你这几日事情多,就不去给你添麻烦,没成想你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