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宣以前没在京城过冬,还不知道会冷到什么程度。
既然老杨这么提醒,还是有备无患,“木炭行情如何?”
“自然是天气越冷,木炭越贵,木炭里数银骨炭最好,无烟,色白,不易熄灭,还是御用的贡品,价钱昂贵,我买的无烟碳,虽然叫无烟碳,燃烧的时候还是有很轻的烟味,属于中等,下等的碎碳,很是呛人。”
贺宣念过《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也是明白这个道理。
看着还得准备些木炭过冬才行,自己的手炉,也带来了,没有了廉价的铜钱碳,只能用木炭。
这还得再备一些,又是一项不小的开销。
两人离开后,贺宣想了很久,欲将取之,必先与之,自己要用羊毛作坊挣钱,铺货都花了这么多,会织毛线的手艺人却还不够,梳理羊毛的铁板刷也太过简陋,这些都是要花钱改进的,不然毛线刚卖出去,自己先断货了。
小竹那里放着秋收的钱,还剩大半,这些是负责家里日常开销的,不好动用。
能用的只有自己手里的三个小金锭,贺宣摸摸这个,舍不得,摸摸那个,放不下。
可是不把他们花出去,怎么挣回来更多?
一狠心,一咬牙,就你了,贺宣拿起一个被选中的金锭,让小竹打水来,洗干净泥土,明天就去兑开。
建作坊,打几个铁板刷。
既然下了决定,贺宣把事情安排下去,现在家里人手不少,那里用得着贺宣亲力亲为,把握好大方向就行。
老杨跟赵林去庄子里看看合适建作坊的地方,贺宣建这个屋子是用来织毛线的,这项手工活很适合冬日。
但贺宣不想贡献出自己的宅子,都说三个女人抵五百只鸭子,想到一群女眷在前院叽叽喳喳织毛线,还怎么静下心读书。
所以,羊毛到毛线这一步骤可以由府里的人完成,织毛线还是另找地方吧。
至于铁板刷,就让罗家旺带着现有的成品去铁匠铺子,定制几个,最好上面的钉子再细密一些。
吃过早饭,贺宣骑马,带着罗家旺,于五郎出门。
为啥是于五郎呢?老杨要忙活建屋的事情,家里得留个拿主意的,几个小的规矩还没学好。
让于五郎多见识下京城的“市面”,对冬日卖羊毛制品也有帮助。
庄子上的人都是去外城买东西,这次也不例外,到了菜市大街,直接去之前那家绸缎铺子,可能是贺宣骑马出来的缘故,伙计让罗家旺他们牵着马去后院的拴马桩,连着牛车也受到了优待。
等马儿栓好之后,贺宣让罗家旺先去铁匠铺子办事,好了在这家铺子汇合。
带着于五郎进店,柜台上的布料都换了样式,夏日里轻薄,吸汗的料子最畅销,冬日就要厚实,保暖的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