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一进这边的学长们也来了,现在还没来书院的,都是在考场里。
十八日下午,思贤堂的杂役就通知了新入学的学子,到崇德楼汇合。
大家收拾齐整,到院子里等待。
崇德楼前面立马跟第一日的水房和茅房差不多,乌泱泱的挤满了人。
贺宣四人找了个角落站好,等着具体事宜。
过了一会儿,四位先生从走廊走来,手里拿着纸,身后还跟着杂役。
等杂役把纸张贴好,学子们才知道原来是分班了。
曹周彭杨四位先生分别管四个学堂,他们进屋之后,学子们一拥而上。
看自己分到哪个学堂。
贺宣四人分散到四个学堂去看,比一个个看过去效率高些。
贺宣在博学堂这边找,看到一半,就听到丰叔明的声音。
四人都被分到慎思堂。
在慎思堂的名单上,傅晶排前几个,贺宣和孟长生在中间,丰叔明更后面一些。
难道这份名单是按照入学的顺序排的,这样的话倒是不奇怪四人为什么会分到一起。
走进慎思堂,周先生坐在上首,四人行礼后,找了并排的两列座位坐下。
屋里大家都不敢吭声,老老实实坐好,空气中氛围好像凝滞了。
大约一盏茶的时间,学子们都找到学堂,落座。
周夫子等人齐之后,开口道。
“诸位学子,我乃慎思堂的先生周仲亨,教授《大学》,列位都是书院学生,切记遵守书院学规。”
“学规二十条,一曰明德。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接下来大半个时辰,周夫子就讲了书院的学规,贺宣之前看过,大致有个印象,随着周夫子一条条讲解下来,加深了理解。
学规不仅仅是印在石碑上供人观看,更是学子要学习的内容,不只有文化知识上的学习,还有品德的修养。
从立志,持身,居家,待人种种方面提升学子的素质。
周夫子还算温和,并不一味教条式的训导,等讲解完学规,留了时间让学子提问。
不明白的地方,耐心解释,贺宣因此对周夫子的印象分很高。
书院的课程跟以往学馆有些不一样。
学馆规模不大,许多课都是一位夫子教授,属于全科先生。
书院则是专科专授,周夫子主教《大学》,另外三位夫子教《论语》《孟子》《中庸》,更接近现代的上课方式。
五经则有另外的先生教导,除了这些主课,还有骑射两门武艺,剩余的副课可以让学子自选。
书院每日辰时开始上课,一个时辰一堂课,新入学的学子每日上午都是满课,下午安排骑射,选修课。
贺宣根据周夫子讲解,觉得自己可以画个课程表,省的不记得每日的课程。
等告知完明日上午辰时在崇德台汇合,听山长训话后,就离开了。
学子们议论纷纷,在座的就是以后的同窗了,很大可能一起度过三年的时间。
“你们学过骑射没有?我以前身体不好,家里不让学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