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摇摇椅上慢口品茗的老妇人,卡金芙女士,是黎木榻居旅舍的老板,是人族里的“常规人种”,常规人种,就是最常见的人种。她是裂隙地的原住民,据说祖上曾是第一批在这里扎根的生命之一。原住民的身份,让她不必从事生产劳动,依靠维持域分发的福利,就能活得非常好。
年轻时积累下来的财富,让她足以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栋小楼。将小楼改造成旅舍后,就做起了生意,专门接待进入第九扇区,“人与类人生命”交互段的旅客。
因为并没有多大的野心,只想给自己找点事儿做,所以收费并不高,服务也很平澹随意,跟那些大旅舍、大酒店比不了,旅客自然也就不多。她本人也省得折腾。
卡金芙女士,跟黎木在地球上遇到的那些爱跳广场舞的退休老太太没多少区别,善良、和蔼、热心,爱跟人聊天。一听黎木说起见证者新区,老太太的眼睛就亮了,立马说起那让她骄傲的儿子。她的儿子,现在就在见证者新区,从事开发建设工作。
那可是在所有裂隙地原住民里都数一数二的好工作,相当有前途。
老太太滔滔不绝,把儿子小时候换尿布的事儿都抖了出来,听得黎木直乐呵。
哪怕是在裂隙地这种科技与非凡力都相当发达的地方,也仍旧保留着十分常见的人文建设内容。这里既有压缩空间的超高端技术,也有传统报社与报童这种相当复古的东西。当然,不仅仅是“人与类人生命”交互段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他形态的生命所处的交互段,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裂隙地的学术界一般称这种现象为“碰撞保留”,指一些对时代完全没有推动作用的生产与学习内容,在新兴事物不断崛起碰撞的情况下,反而得以完好保留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一般也只会存在于裂隙地的这种维持制度下,既维持机构高度统一且思想反馈极其系统化。绝大多数维持人员,都严格遵循维持意志。
简单地说就是,绝大多数当官的,都“一心为民”。
所以,当黎木走在第九扇区“人与类人生命”交互段的大街上时,方方面面既让他觉得割裂,又觉得和谐。甚至能看到马车在地面奔跑,穿梭机在空中各个站点穿梭的情况。而传统邮寄信件,居然也能与电子邮箱分庭抗礼。简直就是对传统与变革齐头并进的完美诠释。
维持机构愿意专门付出资源,用以维持传统生产与学习内容,也可见其社会制度的独特性了。
总之,这里的一切,对黎木而言,都十分新奇。他并非没有见过高科技与旧时代产物,只是,像裂隙地这种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同时存在,并且还“相处”得十分融洽,没有产生任何矛盾的情况,的确是头一次见。
因为聊得十分开心,卡金芙女士邀请黎木与她共进晚餐。说得这么正式,其实就是留在她家里吃饭。她的家,就是旅舍后庭的一个庭中院。这种模式让黎木觉得相当亲切,以前见过不少这种生活与工作都在一个地方的家庭。
目前,她家中只有她、三个旅舍员工和两个孙子。旅舍员工都是有些岁数的大叔大妈。两个孙子,一男一女,都还在念书,现在正放中假,就在家里帮做事。
饭桌上,几个人聊天的内容,也都是些日常琐事,跟大人,无外乎聊家庭,跟小孩,就是聊学习了。卡金芙女士的两个小孙子,学习成绩都很好,不论是传统文化科目,还是非凡知识与实践科目,都十分拔剑,属于是全能学霸,样样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