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果, 三天后出。
拖拉机当天就拉着学生们回来,停在晒场。
不说八个学生的家长、学校的老师,大队社员们也都在关注。
“考咋样儿啊?”
“能不能考上啊?”
“看你们心情都挺好, 是不是稳了?”
顾校长稳重, 没有出成绩之前,不放话太早,“他们说考得还行, 不过不排除谁马虎丢分,确切的结果还得等放榜。”
“娃们这么努力,肯定能行。”
大伙儿的文化储备还不够, 不知道这叫“薪火相传”,他们只是乐呵呵地看着一群孩子,仿佛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未来, 就从这一代开始。
乡下人不是傻,也不全都轴, 上上油, 不太明白的道理,也能琢磨出味儿来。
更何况, 赵柯和赵新山三不五时就要给他们去锈上油。
就说教育这个问题, 往前了说,有赵柯这个现成的例子在, 谁不知道读书好, 前途比地里刨食儿更广阔。
他们只是没钱,也看不见好的未来。
赵柯和大队做了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让他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读书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读书的花费确实不低, 砸锅卖铁咬牙供,大伙儿可能会犹豫、退缩,但现在有大队开路,不需要那么艰难。
社员们估摸着自家孩子考中学的时间,盘算着要使劲儿干。
王老大家的孩子多,都上学的话负担重,犯愁道:“赵主任,要不我们家先不盖砖房了,钱先可着娃娃们上学?”
村儿里还有好几家是差不多的情况,孩子多,闻言,也都看向赵柯。
“该挣挣该花花,要是用你们省盖砖房的钱,就是大队没本事。”赵柯笑容里丝毫没有负担,“大队这么多户,本来也不能一年盖完,谁家孩子多,都要上学,手头上一时比较紧,可以排到后期,晚一点儿没关系,都是这一两年的事儿,放心,大队肯定不会让你们吃土的。”
大队的态度,就是赵村儿大队社员们的底气。
谁也不想眼睁睁瞅着别家有砖房住,他们自个儿的娃娃住不上。
众人放下乱七八糟的忧虑,嘻嘻哈哈:“都是老农民,吃的不就是土嘛。”
赵柯笑道:“话糙理不糙。”
白天干一天活儿,大伙儿都聚在村口乘凉唠嗑。
赵柯没回村儿当妇女主任之前,不太爱在村口停留,寒暄完就赶紧撤。现在,她爱唠了,时不时就凑到人堆唠一阵儿。
这也算是深入一线、了解村情、倾听民声。
大队要考虑的事情比较宏观,有时候会忽视一些小问题,而小问题很有可能会在未来变成大问题,影响发展。
因为大队干部和社员们的距离不远,社员们有一些切实的需求,会直接在闲谈中说出来,只要细心一些,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赵村儿大队越来越多的学生升入公社上学,以后要在公社住宿,家长担忧他们吃不好住不好学习懈怠……
这确实是个问题,前面走了九步十步,第十一步瘸腿,前面很有可能会白费力气。
于是第二天,大队干部的日常早会上,赵柯就提了这个问题和她的建议。
“在公社建赵村儿大队的宿舍?”
赵柯点头,“公社中学的宿舍,条件不怎么好。”
不止宿舍,教室也一样。
不好到什么程度呢?
房子是很多年前建造的,门窗不严实,一到冬天,外头零下二三十度,屋里零下七八度,经常有同学手指头冻成萝卜头,笔都拿不了。
晚上睡觉,被窝里拔凉拔凉,更别说容易露在外面的耳朵和肩膀。
公社本地的学生还好,家里暖和很多。
赵柯都是拿个热水壶,灌一壶热水回来,晚上冻醒就起来换掉热水袋里的水。
赵柯那时候跳级,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环境实在太艰苦了。
以前赵村儿大队小学的教室也这样儿,不过乡下学校,比较灵活,冬天太冷,那就不上课了,还省柴火,大不了天暖和了再补回课程。
“都是咱村儿的孩子,哪舍得他们吃那些苦啊。”
而且,赵柯还在琢磨另外一个事儿,“咱们大队以后在公社的人越来越多,念书的孩子,酸菜厂的工人,农机站的驾驶员,我爹回来会在公社卫生所干一段儿时间,傅知青和林知青他们也得去农机站培训,这么多人,全指着公社安排住处,不现实,最主要的是,这对孩子们来说,多好的资源啊,不利用可惜。”
哪怕是胡和志,赵柯其实心里头也觉得,他在酸菜厂有些浪费。
到时候他们顺带辅导辅导孩子们学习,三年的中学,也可以跳级走,省了时间,又省了一笔学费。
办公室暗,他们一人一个小板凳,围着个小方桌坐在房檐下。
赵新山点着一根儿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