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礼仪之道(1 / 1)

律令九章 孤星荧惑 3337 字 2023-05-18

就单以救人来算,那想用头发丝般的功德丝线缠满玉珠可就需要海量的功德点了,玉珠是玉蝶的残次品,玉珠最小也有一寸直径,而最大也就九寸,我们就取五寸玉珠来算,发丝直径也取中间值大概是六十微米,而五寸等于五十厘米,五十厘米就等于五十万微米,再除以六十微米的话,那要形成一转金丹就要救下八千三百多人。

那就按八千来为一转来算,想要成就一轮金丹就得救下四万人,这还只是散仙进阶地仙的数量而已,到天仙果位就得救二十万人,那玄仙果位就要救一百万人,金仙就要救五百万人,而金仙需要七转,那太乙仙就需要救三千五百万人,太乙仙以后都是九转,所以大罗仙就要救三亿一千五百万人,太乙金仙就是二十八亿多人,大罗金仙则要救两百五十多亿人,而这就是功德体系的一部分。

当然想要功德成仙也没那么简单,你得保证永远别犯错才行,如果说做善事就得经验,那犯错就得扣经验,而劫难就是扣经验的大头,辛辛苦苦几十年,可能还不够你抵消劫难的,因为劫难不是你不做坏事就没有的,劫难是一种考验,既然是考验,那就会有一个最低标准,而做坏事则会提高这个标准,所以你想安稳渡劫就得先花费功德抵消过错,让劫难回归正常,如果还渡不过,那就继续花功德降低劫难标准,记住只是降低标准,想直接抹除劫难是不可能的,因为劫难是考验,想往破境就得必须接受考验。

以上就是功德体系的大概情况,而救命之恩就是最大额度的功德奖励了,其他的恩德只是小恩小惠,做十件百件能得一点功德就不错了,所以想走功德路并不比修炼容易多少,而你修炼有成时,又拉不下脸去做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总的来说如非必要谁也不愿意去赚这些功德。

言归正传,伏羲在获得天地认可后,便回到地皇宫继续完全自己的道,就像帝昊宣道后需要完善自己的道一样,只是帝昊当年的道不需要大肆宣扬,毕竟那时仙神已经有了自己的武器装备,冒然宣扬很可能会修士们嘲讽。

宣道就是宣传自己的理念,告诉世人自己的道是干什么,只有对天地有贡献的道才需要昭告天地,没贡献就算昭告也没用,天地是不会搭理你的,更不会声传天下。

伏羲也只是理清了自己的道,算是明确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可具体怎么走还得一步步来,简单说就是旅游地点有了,但详细计划还没搞出来,没有完整的计划如何体验旅途的愉快,万一走岔路可就不美了。

先不提伏羲埋头完善自己的道,此时女娲正气呼呼的瞪着周山方向,嘴里嘟囔着:居然被大兄抢风头芸芸。

其实女娲的道也快完成了,本来还准备回去炫耀一下,没想到伏羲先一步完成了,女娲能开心才怪了,只是她的道对天地没啥大贡献,就算她想昭告天地也没机会,倒不是她的道对众生没用,而是说不全有用,因为女娲的道只适应人族而已,对仙神来说可有可无,就像帝昊和太羲的五行运用之道一样,仙神天生就会这些,压根就不需要别人教。

而女娲离开周山游历人族就是在整理自己的道,她需要观察人族的生活习俗来定下道的基调,然后才能慢慢完善自己的道。

女娲现在做的事就是传说中的女娲造人,虽然后世被魔改的面目全非,但这件事确实是真实的,女娲造人的本意是女娲造访人族的故事,而造不是创造的意思,也不知为何会被传为女娲创造人族了,如果真能用泥巴捏出生灵来,那女娲就是合道级的强者了,因为合道级强者才能化死为生,大罗金仙是无法逆转生死的!

女娲造人讲的是女娲游历人族并传下礼仪的故事,比如立时令,置嫁娶,传祀礼等等,别问时间和礼仪有什么关系,问就是无知之人,不知道守时也是礼仪的一种吗?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同样也是一种礼仪。

总之有关于礼的事都是女娲创造的,这是兄妹两商议好的,伏羲管山河地理和苍生万物,女娲管仁义道德和祀乐礼仪,也就说伏羲走的名之道,女娲走的礼之道,名者定根源,礼者知由来。

简单说就是知道名字就能知道对方的来历,看到对方的仪态就能知道对方有没有教养,这就是名与礼最基本的运用,如果你能熟知天下万物和了解众生的习性理念,那你就成圣贤了。

有人会说未知事物多了去了,谁能认全?而且礼数就是一种道德束缚,压根没什么意义,这么想那请问人和动物的区别在哪里?有名有氏为传承,有礼有仪方为人,未知事物被你发现了,你可以命名,这样它不就有名字了,你完善它的信息后传给后代或公布出去,不提能不能得到认可,但你后代再见到它时是不是就认识了,这就是名的运用。

而礼仪从来不是约束,当你觉得礼仪是种约束时,那么你已经在禽兽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当你不在乎礼仪时,那你和禽兽唯一的区别就只是外表不同,本质上已经是彻头彻尾的畜生了。

国之大事于戎于祀,国之君主于名于礼,戎是武力,祀是礼仪,名是凭证,礼是依仗,所以合格的君主做事要有理有据,打你也要师出有名,这才是文明人该做的事。

不信你去抽人一巴掌试试,如果他理亏,那他只能忍了,如果你无故出手,那你保证挨揍,这就是祖宗立下的规矩,是刻在骨子里的,大家都是文明人,做人做事都要守规矩。

就像帝昊太羲留下的道,人族在日积月累的传承后,同样会刻在人族的基因传承里,这就是三皇治世,世人皆知三皇功盖万古,却让人觉得他们没什么大功绩,然而事实却是我等无知罢了,前文提过概念才是最珍贵的,而三皇留下的就是概念,后世五帝之所以不敢称皇也是自觉不如三皇,因为他们只是把三皇的概念发扬光大,根本没有自己的道,而道就是一种概念,也可以说是传承。

比如赤帝把帝昊的五行之火和伏羲万物命名发扬光大,金帝把帝昊与太羲的兵甲发扬光大,白帝和青帝把女娲的礼仪之道发扬光大,黑帝把帝夋大一统的理念贯彻落实,这才留下人族的传承,而他们哪怕达到巅峰时刻也没人敢称人皇,这点脸他们还有要的。

后世统治者更是以人王自居,当然称人王也是因为人族内战导致的,再也没一位人杰能统一人族了,所以就没脸称大帝了。

这里说明一下,帝制时代人族还是大一统的,而得道之后伏羲和女娲留下人皇轮流坐的旨意便不问世事了,自此五帝就按五行顺序轮流执掌天下,但他们不敢称皇,只以大帝自居,哪怕后来有人打败其他大帝独揽大权也没敢称皇,最后还是把人皇之位按照五行顺序传下去,直到三界分立,人族才失去了大一统的格局,彻底进入大乱战时期。

当然这都是后话,如今女娲还在完成自己的道呢!哪有心情管后世如何?眼下被伏羲压一头让她十分郁闷,心里暗暗发誓不在理大兄了,除非他道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