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好比现代社畜被委任去做一个非常难的大项目,各种画饼,然后你带领一干下属兢兢业业历时几年,终于做出了一点成绩。
眼看着要论功行赏了,然后公司却觉得你功劳太大了,那些人太服你了,毫无征兆来了个空降,就差明着说来,你把功劳送给这人,你回来吧。
这谁受得了?
不光卢实本人受不了,很有可能他手下那一干官员、皇商也接受不了新上司。
他们的心思也很好懂:“你算什么东西?无尺寸之功,却突然压到我们头上,还想指手画脚,我不服!”
所以给新任监船御史使绊子这件事,固然有卢实本人的授意在,但下头的人也不是傻子,肯定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果真的一点好处都没有,或者说没有几分真心,谁敢冒着这杀头的大罪掺和进去呢?
所以很有可能是一场“双向奔赴”,要命的双向奔赴。
再进一步说,为什么封疆大吏和边疆驻军的统领元帅往往干不长,几年就要轮换一次?
就是怕这种口服心服的观念太过根深蒂固,导致朝廷的军队成了个人的。
历史上这种案例不在少数。
为什么战场上总说“擒贼先擒王”?这里的王,并不是狭义的王朝之王,更多的还是一军之主帅。
又为什么两军智斗,往往倾向于先说服主帅,而许多高级将领一旦投诚,下面那些人纷纷倒戈,兵不血刃?
诚然有贪
生怕死的因素在,但更深的根源就在于忠诚,这些地方上的人心里就认准了这位主帅。
他去哪儿了,自己就甘心去哪儿。
这就是传说中的号召力,人格魅力。
而卢实,无疑就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
当然,秦放鹤会这样想,并不意味着他同情卢实,相反,卢实授意爪牙阻挠造船进程一事,不光戳了天元帝的逆鳞,也恰恰阻碍了秦放鹤对外掠夺的进程,双方从根本上就对立。
政斗,你死我活,没毛病,但你不惜以家国大事为筹码,这就越界了。
所以前面天元帝忍了,因为他确实对卢实有所亏欠,但此事一出,忍不了了。
但要扳倒卢芳枝父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归根究底,这件事的矛盾根源在于皇权和私心之间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