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尚可,尚可。这些年风调雨顺,我两家虽是在土地里刨食,家中却也能算有些余粮……”那姓田的汉子哈哈笑道。姓高的汉子接口道:“倒是钦兄你……如今少了元庭盘剥,族中生意必然更加兴旺罢?”他语带调笑。“不知今岁,又产出了多少好珠?”
“不多,不多……”姓钦的中年人谦虚道。不过从他面上的得色,也可以知道,此番他们所产的珠子数量必定不少。
这姓钦的中年人,便是这廉州府境内的一位胥户土司。而这两位田兄、高兄,便是廉州府的俚人土司了。莫看他们衣汉服、说汉话,甚至从礼节行止上看,也是完完全全的汉人。但他们,却又真真切切的是这廉州府境内的土族土司。
虽地处西南沿海,但其实,这里也并非礼教不兴的化外,廉州归于华夏之治已逾千年,论及汉家教化,其实早已普及到了这廉州之地。
老朱昔日争夺天下之时,为了安心对付北逃的蒙元,对愿意臣服大明的边疆诸部,无论是北方的部落首领,西方的土族豪强,亦或是南边的土司们,皆以土官封之,准许他们世袭其职,自治其民。这便是“羁縻”之策。这种宽松的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明一统天下的顺畅性,降低了华夏朝廷治理边境地区的难度,同时也使得大明朝能够节约大量的军费开支,可谓是无本万利。
不过,即便是那样的情况下,老朱依然给这些归附的土族下达了一条死命令:规定他们必须取汉姓、着汉服、学汉文,习汉家教化。对于威胁最大的北方部落,老朱还要求他们不可在同族之中成婚,必须与汉人通婚,以期用这种手段,渐渐将他们同化,使他们在日后能够真真正正的成为华夏子民。
华夏文化精深广博,这些土族自己也是不抵触的。如廉州这些久居华夏治下的土族,他们的土司们其实很早便已经精熟了华夏文化。若说族中的寻常族人,或许还有不通汉音、不取汉姓、不着汉服的,但他们这些土司首脑们,早就已经与汉人无异了。只是为了统治治下子民,大多将汉家书籍藏着掖着,不许治下通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