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此刻正在打点行装,准备随虞允文的大军一同前往京口。这几日他与王重阳及其门徒切磋武艺,讲谈道法,武功和心境上都是有了不小的进展和心得。 原来世界之大,还真有如王重阳这般的大宗师,武艺在他看来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远超后世小说中的水平,而其门下弟子也各有丘壑,丘处机马钰潘旭等人皆有所长。这王重阳还真是颇有些有教无类的感觉! 那么这个时空里的世界,还有多少像王重阳这样的绝顶高手呢? 辛弃疾正想着这些问题,他的亲卫施锋已经将行装都打点完毕,自郓城而海州,自海州而采石,这数场大战,回头想来,仿佛南柯一梦般,他还偶尔在午夜梦回时会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一边是后世的记忆,一边是眼下的乱世但现在,他已经越来越接受了看似吊诡的这一切,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使命。 或许来自后世的灵魂,自身不断解锁的神奇功法,乃至于与王重阳一行人的相遇——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早已,命中注定。 大军开拨,辛弃疾与虞允文并辔而行,身边亲卫都离开二人有丈余距离,两人乃轻声交谈着。 幼安,你前日与我所说之事,我细细思量,虽然千难万险,我实在不愿你如此不爱惜自己的大有为之身,但你若果真要去,我也是拦不住你的,虞允文喟然而叹,若必去以身涉险,切要做好一切准备,妥善安排回来的各种事情。事不成,没关系,你活着回来最重要!大宋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啊! 辛弃疾何等聪明之人,却是已经从虞允文的话语中听出了另一层意思,虞帅,此去京口,莫非你准备措置防务之后,便回建康府叶枢密处复命?! 不然呢?虞允文在马背上仰面苦笑,我此番自临安而来的差遣本就是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乃是隶属叶枢密节制的。不赴芜湖催促李显忠驰援采石擅自接管王权所部师旅不待朝廷指挥私自调动李显忠麾下军队这一条条都是犯了忌讳的。若是文臣武将都这样擅自行动,不遵两府钧令,天下之事,岂非乱套? 但是学生以为,虞帅功在社稷,若不是虞帅你在采石矶整练军旅,鼓舞士气,两日大战之中又指挥若定,舍生死于度外,甚至金人紫茸军杀到跟前也坚持不退,恐怕现在逆亮的铁骑都已经到了临安府了! 慎言!这种话如何说得!幼安你以后是要回朝廷里为官,为士大夫的,你断不可能去做一个武夫,在大宋武夫是没有前途的!要光复中原,还是要靠诗书文章!也莫再叫我什么虞帅了,这本就是我为了节制王权所部而僭称的,还是叫我舍人吧!功过与否,要交由朝廷,交由官家和两府的宰相执政们评议,最次也是要侍从两制的重臣来廷议讨论,幼安啊,若是你进不了这个侍从待制以上的序列,你便一辈子难以在军国大事上插上嘴!虞允文说到这里,已是颇语重心长。
但学生也很为虞帅忧心。届时到了建康府,叶枢密会为难你吗? 这却也不必杞人忧天。毕竟国朝优待士大夫,我非武人,以文臣身份阻击北虏,多少还是有功绩可上达天听。官家和两府没有定论之前,叶枢密不会对我怎样,相反还是要客客气气的。我小心地执下属之礼,料他也不会刻意刁难于我。这个你却放心。倒是你此行自京口而去,务必要和那道长一行商议妥帖。我终是对方外之士有所芥蒂,若将幼安性命全寄托彼处,吾心实在难安。你还是点起一都亲卫,作为接应,好令你南归之时,有所依托吧! 此时的辛弃疾心里充满了对虞允文的感激,因为其话语中对自己的赏识和关心都是如此真切深挚。由于后世灵魂对此段历史亦并非完全熟知,他自然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里,辛弃疾究竟与虞允文关系如何,但此刻,他内心无疑是激荡着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的。年轻人便是如此这般啊。 虞帅,这事情必须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若事济与不济,一都人马实际上都无关紧要。若命中能逃得出来,便是一人也回得来,若是命中那即便有一都人马接应,也是绝无幸理的。何况人若多了,极易被虏人张开出去的众多斥候逻骑发现,那就得不偿失了。 千言万语,总之你定要替家国天下,保住自己的有用之身。如今南岸尚有二十余万大军集结在建康一带,未必不能阻遏住虏人!虞允文沉吟了一会,忽然道,待你归来,释褐补官之后,我料你多半还未婚配,届时我必定为你寻一户书香门第的官宦世家,觅一个对你仕途大有助力的小娘子,说成一桩婚事。 哈哈哈哈,辛弃疾在马背上不禁笑了起来,没想到还遇到了包办婚姻,这事情,学生还没想过呢。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莫作是说!你字幼安,又名弃疾,与那汉武时的冠军侯霍去病相似。可我断不愿你如他那般未及而立就英年早逝,虞允文瞪了他一眼,你当要立志为朝廷练强军,自己要有宣麻拜相的期许和志气才好!否则,谈何北伐中原,光复河山?若是你沉沦下僚,这些不过都是空中楼阁,痴人说梦!只能尽入词章之中纾解愤懑而已,那是我不想看到的! 辛弃疾闻言心里一惊,这虞允文还几乎真是说中了原本时空里自己的未来人生啊。后世称呼自己为词中之龙,多的是人知道自己写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的是人晓得自己是和苏东坡并称的苏辛人们众口一词地称赞自己是南宋诗词最高成就的代表,可还有谁明白,他真正的志向从来不在诗书文章之上,而是戎马金戈,鼎定中原! 可惜后世的灵魂不知道完颜亮此番大举南侵最后究竟是如何而败才撤军北还,否则自己也没必要如此犯险。但不管怎样,他知道大宋此时还没有灭亡,那么自己就必须设法在这一场胜利中赚足筹码,如此才能获得一个仕途中相对更高的起点,获得更多帝王的信重,好避免本来时空里的埋没倥偬和辗转地方不能得志的结局。 想到这一层,辛弃疾也展颜一笑。 那学生也祝虞帅寿比南山。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