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卖种子(4 / 4)

重回1978 一勺往事 283 字 2个月前

杨利民戴上手套,跟在谢虎山身后,边走边摘下眼镜,擦着镜片上的白雾:

“你这话没有说错,现在的口号虽然变了,但也不能鼓励群众彻底抛下饭碗直奔钞票,报纸和文件不是都说了嘛,以农为主,以副养农。”

谢虎山在前面气咻咻的说道:

“对吧,全中坪谁也没有我好学,我天天研究报纸琢磨上面的人想啥,这口号就是要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可以发展副业,但你不能本末倒置,所以大伙要搞副业,那必须得农业先搞好,解放一部分劳动力,再把解放的劳动力投入到副业工作中,我这么理解,没毛病吧?”

“没有,你小子琢磨这事肯定出不了毛病,鸡贼惯了。”杨利民语气肯定的说道。

要说中坪生产大队谁最刻苦,肯定就是谢虎山,天天看报纸研究上面的意思,琢磨怎么从这些政策中投机牟利,别的基层群众根本理解不了的词汇,到他这里,就是能发现财路的钥匙。

谢虎山转过身,看杨利民低头擦眼镜,干脆站在原地等他,边掏烟边说道:

“我一寻思,普通农业发展在咱大队已经到头了,中坪大队是地区和县里都有名的模范丰收大队,单纯农业技巧已经没有提升空间了,要想再稳固上升一些,就只能靠科学技术了,所以我自己掏钱请客,让焦大部长帮我介绍了县农业局的几位领导同志,询问如何增产。”

“这些领导在我茅台和中华的攻势下,给了说法,第一是化肥,这个不用说,化肥现在大队不缺,第二是育种,就是大队现在种的玉米种和麦种,换成培育的更高产良种,按照新的耕种方法种植。”

“人家局试验站十几亩地试验的新玉米种密植试验,连续三年播亩单产九百五十斤,因为我的关系,对方说了,如果中坪不怕担风险,可以在过完年麦秋后,种他们培育的新玉米种,五千亩地的种子人家不要咱们大队出钱,想办法套国家帮扶农村的政策钻漏子解决,唯一的开销就是让人家技术员在种植期间下来观察数据时管几顿饭就行,这算不算好事?别的不说,单单五千亩地的种子,能省下多少钱?”

听到谢虎山的话,杨利民把眼镜戴回脸上,戏谑的表情也消失不见,播亩单产不是一亩地一年的粮食产量,而是指这块地单纯收玉米的产量。

也就是农业局试验田的数据是一茬玉米就能收九百五十斤,如果种在中坪的地上,如果再算上小麦,意味着中坪大队的单亩粮食总产量有很大机会突破一千五百斤。

中坪之前成为浭阳的模范丰收大队不是没有原因,玉米播亩单产七百多斤,小麦播亩单产四百多斤,年亩产量一千二百多斤,这就足够让中坪成为浭阳县其他地方农民人人羡慕的风水宝地,能让韩老狗在表彰大会上当众对农机干部发难。

这要是突破一千五百斤亩产,中坪人出门不得拴根绳?不然走着走着路都得飞上天跟太阳肩并肩。

对比的话,三十里外的另一个生产大队,差不多的地形地貌,可是亩产玉米也就六百斤出头,小麦只有二百五十多斤,年亩产量勉强达到九百斤。

看到杨利民盯自己的眼神,谢虎山不用他发问就直接说道:

“别想了,我知道你说中坪不干,可以让别的大队干,不是我自私,人家县农业局也不同意,土壤成分不行,整个浭阳,就中坪这块土最肥,把种子给其他大队,大队不怕,县农业局还怕耽误人家生产呢,要是中坪不干,人家就准备送去邻县一个土壤合适的大队进行小范围试种植。”

“风险呢?”杨利民问道。

谢虎山说道:“但是风险确实有,第一,中坪小范围种植和试验田不同,虫害可能发现不及时,毕竟人家那几十亩地,技术员顾得过来,这要是五千亩,就得需要大队安排劳动力配合技术员及时观察,第二,人家说了,农业局试验田里的玉米,那是化肥充足的结果,不保证各大队种下去也能有这种产量,也就是中坪必须有钱采购化肥才行,第三,如果减产欠产,大队不能怪人家县农业局。”

“咱们大队粮仓存的粮食,够吃的,哪怕一年不打粮食也扛得住,我为什么弄这件事,因为如果是咱们第一批种,收的粮食可以不用来吃,而是用来卖种子,比普通粮食价格高的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