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地中海之梦 第56章 于斯屈达尔(2 / 4)

宋战世界史 著作佐郎 5132 字 7个月前

虽然实实在在落到他们手里的仍然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毕竟货物的吞吐量因为光幕的面积狭小而变得十分难堪,经常出现-货物堵塞的情况,但聪明的想赚钱的人们早就已经开始为此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当李宁创办学校的想法传遍朝野上下之后,所有的士大夫和商人们都看到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未来,既然商品的运输比较困难,那么原材料和人才都应该集中在棺木的同一侧才对。

这样不需要穿越光幕,他们也能大发横财,因此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报考签证和护照,他们准备携带工匠,前往光幕的另一侧发展,直接在那里烧制瓷器,纺织丝绸,则可以省下运输之苦。

相比之下,希腊人在这方面反应就比较慢,甚至没有人打算到宋朝去凭借自己的特殊本领谋求一场富贵。

此时获得相关护照和签证的希腊人,也大多是为了去看个新奇。而他们能够带回来的描述则是,则是对富裕和美好生活的各种夸张描述。

希腊的修辞文学,或许就是这样热衷于夸张豪迈和各种不着边际的想象。以及自以为是的故意聪明。

正如同有些对亚历山大的记载毫不靠谱那样,李宁已经听够了那些带回来的宋朝传说。

同时他也担心对天朝富贵的向往,会掀起第2次入侵天朝的野心风暴,唯一的好消息是,在光幕外侧的城墙已经修筑的七七八八,格拉尼卡斯河畔的堡垒,更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在古希腊的文明世界里,石质建筑的搭建速度是很慢的。

但在宋朝的时候,土质水泥就已经被发明出来,虽然用处让人感觉到可笑,是用来加固坟墓,防止盗墓的,但是,对于先知先觉的李宁来说将这一技术运用到新竹青桥上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更何况,混凝土之类的玩意儿,在西方世界是不难找到踪迹的,火山灰更是传说当中上家的建筑材料,在挥舞着丝绸的宋朝人面前,有什么粗略的材料和劳动力是无法筹集起来的呢?

于是大量的劣质丝绸被福建转运司运输到光幕的外侧,成为了各路商人争相抢购的货物,商人们提供的购买资金各种各样,有的干脆是以物易物用劳动力和建筑材料支付价款。

庞籍是很乐意看到这一点的。

对于他这种传统的圣大夫来说,攻取一片域外之地,最大的好处就是获得那里特殊的物产。

当年东汉王朝经营西域的时候,从新疆升至以西的地区,收集而来的各种蔬菜种子就成为了王公贵族们最为重要的战利品,甚至山东地区这个蔬菜基地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了蔬菜聚集的苗头。

把吃这件事情作为“八政之首”的东汉王朝,毫无疑问是务实的。他对人民生活的改变,让后来所有的寒门柿子们都铭记于心,因此宋朝才会有人惦记着远在交趾之南的占城国水稻。

宋朝其实也是个喜欢引进新鲜物种的国度,不同于被大航海时代撬开国门的明朝末期,这些引进更多的是国家的主动探寻和商业的积极探索,比如说西瓜也是在这个时候大规模的进入华夏大陆的女子,同时包括被称为昆仑紫瓜的茄子,在栽种技术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在这些好处的引诱之下,光幕司的各位官员们当然希望能够从这些抑郁之地找到一些能用的种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