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左派电影公司(3 / 4)

一周后,香江的新联影业和长城制片厂各自派遣一位副经理带队,赶赴燕京会见章局长和燕影厂的人商谈《少林寺》项目的最终走向。

钓鱼台国宾馆,韩平和汪厂长一行人早就等在宾馆门口等待,深怕迎接工作做得不到位。

时间来到十一月底,天气转寒,韩平他们也早就换上冬装和冬鞋,饶是如此,依旧被冻的够呛。

只是香江的人不来,他们也不能离开。

还好,就在韩平准备劝汪厂长先进酒店暖和一下的时候,香江的人终于是到了。

看阵势,两个打头的应该分别是新联和长城的副经理。

两人年龄大约都在五十岁上下,西装革履,一看就是成功人士,和内地这边的“土老帽”差距明显。

“楚经理,欢迎欢迎。”

“陈经理,欢迎欢迎。”

汪厂长上去握手,香江的两位电影公司副经理也不敢怠慢。

来之前,他们就被告知,燕影厂的这位汪厂长是大陆电影行业的大佬,不是他们能得罪的,因此表现的很谦虚。

“汪厂长好,我等来迟,还请不要怪罪。”

汪厂长看了眼韩平,韩平了然,立刻上前,笑着说:“哈哈,两位严重了,大家都是同行,正应该多多亲近才是。”

正说着话,章香山姗姗来迟。

几人互相介绍后,章香山对韩平多看了几眼,进宾馆前更是对他笑着点点头,搞的韩平有些不明所以。

不过他也没多想,跟着进去开会,早晚会知道这位领导为什么会对他格外关注。

进入包厢后,美酒佳肴陆陆续续上来。

韩平在旁作陪,也听到一些关于香江左派电影公司的内幕消息。

本以为香江的电影公司,哪怕是左派产业也该是风光无限,哪里知道现实并非如此。

所谓左派电影公司,顾名思义,是带有一定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色彩的电影制作机构。在香江,这类公司通常与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致力于创作和推广具有进步思想的电影作品。

它们的发展与国内“长期打算,充分利用”香江方针密切相关,旨在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在中西意识形态的角力中占据一席之地。

60年代,香江电影界国语片“四大公司”和粤语片“四大公司”,“长城”、“凤凰”占国语片四大公司的两席(其他是邵氏和电懋);左派“新联”和本土的“中联”、“光艺”、“华侨”并列为粤语片四大公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