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贤者的礼物(下)(1 / 4)

督军 普祥真人 5562 字 2个月前

他苦笑两声,又说起一段过往,那时两江总督还是旗下三才子之一的端方端老四。其人亦是金石大家,喜好古书,与徐绍贞说来,得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可是问题也就出在共同的爱好上,端方看中了徐绍贞的几本珍藏,想要购买,徐绍贞却不愿意割爱。两人竟因此而生嫌隙,化友成仇,不相往来,真正伤了交情。

乃至端方在任上,给徐绍贞上了很坏的评语,如果不是正在办新军的当口,且徐绍贞有留学扶桑的经历,第九镇的统制,怕是还轮不到他坐。

徐绍贞道:“我留学扶桑时,曾看过扶桑图书馆的藏书,结果发现,里面大部分是我国古籍,其中有不少是孤本善本,海外所有,我国反无。这道理又是什么?等我仔细访查之后便知,是扶桑专门由国家选派能员,到我国搜罗古书善本,以重金购买,或设计坑骗。国内又有一干不肖子孙,贪图洋人厚币,将祖先留下的书籍外卖,长此以往,则我国文化反不如洋人昌盛。我华夏大国,文明源远流长,可提起古籍,反倒要到外国才能看到。我辈炎黄子孙,又有何颜面见人?是以我倾出所有,搜集古书,为的不是个人发财收藏而是为我华夏文化,留一分元气。”

陈冷荷听着不住点头“没错,我在伦敦的图书馆,也见过我们中国的古书,但是却因为是善本不许借阅抄录。但是我不明白,您把书卖给端方,不是一样?”

“不一样。那班旗下大爷买书,纯粹是为了摆阔充门面,外加显示自己的才学。即使端方是旗下才子,其实也没强到哪去,书落到他手里,只会束之高阁,秘不示人。或是三五知己小酌时,拿出来自夸。若是为洋人看到,或因厚币,或因有事相求,必会割爱。我收藏的书,不是敝帚自珍,而是供研究者查阅,并请有识之士抄录、修复,期待有一天,将我中华的古籍挖掘整理补完。既不会卖给洋人,更不会敝帚自珍,把书卖给端翁与卖给洋人,也没有太大区别,我可以丢官,也不会丢书。”

赵冠侯问道:“既然如此,那贞帅怎么又舍得用古书抵押贷款?以金国目前的财政,谁也无法保证,你半年之后就能归还贷款。用制军的办法,我觉得更好一些。”

“我知道,从公事上从私人上,都是安圃的办法好。可是冠帅你想一想,安圃为我办了贷款之后,又拿什么还给银行?自高丽战败以来,我国财源已经濒临枯竭,即使两江饷源之地,也已经征无可征,派无可派,剩下的就是苛捐杂税。如我所料不差,安圃为了我筹措军饷,必会在扬州盐税上做文章,搞盐税加征。可是盐商不会凭空受害,必然是把这笔钱转嫁到百姓身上。为了支付赔款,百姓摊派赔款,生计已经很艰难,如果为了养第九镇,还要他们继续承担费用,以至于食不知味,我徐某于心何忍?”

他起身道:“我辈军人,以保境安民为己任,不为一家一姓当兵,只为保卫国家,保卫百姓而战。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军人真正的天职。如果因为解决第九镇军饷,让百姓生计艰难,就与初衷背道而驰。徐某只要在位一天,就要保民一日,我宁可自己倾家荡产,也不能让百姓因我受累。安圃高义,我心里感激,可是这好意我只能心领,不能实受,军饷,还是得另想办法。古书交给银行保管,也未必是坏事,我相信冠帅既然肯在济南办图书馆,就不是个视书如草芥之人,古书在你手上,一定会得到妥善保护。”

赵冠侯重新请其坐下,复问道:“贞帅,其实你军饷的事,我觉得是小事,主要就是个误会。你若是约束一下你部下的行为,或许误会就没这么大。”、

“我的部下并没有做错什么,也谈不到约束二字。我约束部队,所用者,军法。军人以服从军法为规范,犯军法者我绝对不饶。可是他们读书看报,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与军法并不抵触,我又如何能约束。至于安圃所想,把士兵变成只知道服从的奴隶,不懂做人的道理,不懂得是非善恶,除了服从命令一无所知,那样的部队,只会是暴君手中的利刃,不是百姓的守护者,我是绝对不会让部队变成那样的。”

陈冷荷听的大为赞同,接口道:“贞帅,你的军饷我来想办法。等到山东正元开张之后,你派人来取钱,我开支票给你。三十万元先行拨付,不需要你用什么抵押,只要你在信封里装一张名刺,把口封上,就算抵押物。以你的为人,我相信你不会食言。”

徐绍贞愣了愣“我这不是成了丁宫保当衣服?”目光又看向赵冠侯,他并不认为姨太太当家可以当到这种地步,山东正元最后说了算的只能是赵冠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