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听了转身就走。看来若风这孩子在清风寨没学好,你撒个谎骗骗我行不?
如同李清睡了个好觉一样,清风寨所有人这几天都睡得不错,因为党项人随后的这几天里都没有来攻城,于是李清当然认为是自己的“馊”主意建了功,便让刘叔又试了两回,只是李元昊再不愿满足李清的成就感,那些马没近营盘便被射倒,一顶帐篷都没烧到,不过李清不是很在意,反正目地是为了睡个好觉,李元昊也是带兵的人,总不至于得知道对手要来偷袭都不做准备吧,他一准备,咱就睡觉。
睡了几天好觉,党项人又没来攻城,但这不说明李清和刘叔心里就轻松,相反两个人都是心事重重,几万敌军守在城外,又不撤兵又不攻城,这其中肯定有鬼,何况李清还知道李元昊非常的鬼,所以这些天他都是自告奋勇去守夜,兴许为了逐渐改变自己的形象,连一次瞌睡都没打。
因为李清和刘叔心里跟明镜似的,肯定李元昊也一样清楚,假如党项人真要不计牺牲的来取清风寨,清风寨绝对守不住,刘叔也不是没有做好玉石俱焚的准备,反正清风寨囤积的猪油多,粮库边上都堆了很多罐,预着城破便点上一把火,叫党项人一粒粮食都得不到。
可是这样一来,党项人死伤必多,关键就在李元昊舍不舍得了,虽说游牧民族不分老幼个个上马能战,但他们的人口数量却和大宋远远不能比,西夏立国之后军威最盛时不过有兵五十万,这中间还包括了吐蕃人、宋人和羌人,并且很多士兵平时都要放牧劳作,哪象大宋在仁宗当政时期,光陕西五路便有兵五十万,还把八十万禁军养在京城里玩
现在党项人远没有后期那么强盛,这三万精兵已经是现在李德明能拿出来的全部本钱,而清风寨又象个刺猬样地无处下口,孙子兵法云攻城为下,就是因为攻城的时候损失必惨重,仅为一个小小的清风寨便折损大量人马,李元昊要这么干,他也配不上李清对他的景仰之情了。
帅才和将才的区别就在于对全局的考虑上了,精兵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出来地,要是为清风寨就死那么多人马,那凉州还攻不攻?帅才是不会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损耗自己地本钱,其实精兵比城池更重要,咱们大宋的气运也就是这样,甭老说宋朝没有进取心,“封桩钱”直到靖康之变时还在存呢,大宋皇帝没有哪一个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连宋徽宗也一样,要不是趁辽国灭亡之际想乘机把燕云十六州全部拿下,只怕和金人还没那么快翻脸。
可钱能买出精兵?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那只会是匹夫之勇,咱大宋可是早于世界千年便建立了完成的雇佣军体制,他们勇么?精兵不是练出来地。是在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中锤炼出来的,一个好的帅才是不会用精兵地性命换取功名地。
话说当年太祖灭北汉,先击退了契丹人地援军,兵围太原,还引汾水淹了城池,可太原就是久攻不下,战至最酣处,眼看太原城旦夕可下,身边地班直卫士也纷纷请战。可宋太祖说:“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备肘腋,同休戚也。我宁不得太原,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
一座孤城值得换那么多人命么?只要精兵在手,想什么时候来攻,便什么时候来攻,这就是太祖!后来太宗以取太原的得胜之师再攻幽州,都不论功亏一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是那十几万随太祖转战南北的精兵烟消云散后,再拿什么去攻燕云十六州?
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也让北宋几乎一直再没有过精兵了,到了后期整个大宋朝都承认“天下之兵,西兵最强”,很简单。陕西五路一直在和党项人打仗,这强兵。还就得是打出来。
李元昊当然是帅才,不单李清这么认为,连刘叔私底下都承认李元昊带兵号令严明、不骄不躁、进退有据,不愧公子这么抬举他;可李元昊现在毕竟才不到二十,血气方刚,万一他要是不管不顾抽起风来,损失严重也要拿下清风寨。李清可不想用自己的小命来赌李元昊的雄才伟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