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父亲蒙冤入狱(2 / 4)

梦圆巴黎 文豪一支笔 10027 字 15天前

值班警察,在门口大声地叫喊:“探视的时间到了!时间到了!”

马德顺和母亲,不得不与父亲依依惜别。

夜深了,白沙闹市区鱼市口,依然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偏远的凤鸣街,早已熄灯瞎火,关门闭户。一个黑影,从鱼市口串到凤鸣街,摸到了周文华掌柜的家门口,敲门三下:

“咚!咚!咚!”

“周掌柜,请开门!”黑影轻声说。

“谁呀?他不在家!”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屋里回答。

“我有急事,快点开门!”黑影提高了嗓门,显得有些不耐烦。

“他真的不在家!”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

黑影“砰”的一脚,把门踹开,跨进堂屋,嘴里还骂骂咧咧:

“真他妈的活见鬼,老子叫门,谁敢不开?”

那个女人被撞倒在地上,死死抱住黑影的一只脚,拼命叫喊:

“当家的!快跑!”

黑影拼命挣扎,无法脱身,突然弯腰,用力掐住女人的喉咙,几秒钟以后,女人松开了双手,瘫痪在地上。

黑影冲进内屋,只见两扇窗户大开,周文华早已不见踪影。黑影赶紧跑到窗前,向外张望,黑压压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只听到不远处,长江的哗哗流水声。

黑影返回堂屋,摸摸那个女人,见她还在昏迷之中,立刻关上大门,将她拖进内屋,抱到床上,把上下衣裤扒得精光;那黑影迫不及待地脱掉衣裤,像饿狼一样扑向女人的身体……

王家大院,夜深人静。王浪如在家里,等待毛三回来复命,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他开始坐立不安,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嘴里还自言自语地唠叨:

“这…这个毛三,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怎么还没有消息呢?”

“报告!毛三求见!”大管家前来通报。

“快!快!快!快叫他进来!”

毛三爬进门,哭丧着脸,跪在王浪如的面前:

“不…不好了!周文华跑啦!”

“笨蛋!你怎么搞的?”

王浪如狠狠的一记耳光,打在毛三的脸上,随即重重的一脚,将毛三踹倒在地。破口大骂:

“狗东西!你坏了我的大事!”稍停片刻,他又问:

“这…这事还有谁知道?”

“他老婆。我…我把她…她…”毛三上气不接下气,说话不成句子。

“你把她怎么啦?”王浪如迫不及待地问。

“我把她…她,掐死,扔到长江里去啦!”毛三说完,就瘫倒在地上。

王浪如,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等他缓过神来,立刻抓起毛三,咬牙切齿地说:

“马上安排弟兄们,全力秘密追杀周文华!”

第二天,有人在白沙“东海沱”的长江水面上,发现一具裸体女尸,浑身上下,一丝不挂,据说是被人奸杀之后,抛尸长江的。

8、聚奎书院求恩师

白沙鱼市口的“春秋茶馆”里,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茶馆的伙计,提着长嘴茶壶,在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茶客中间,前后左右,忙碌穿梭。

茶馆,成了白沙镇各种信息的汇总交换站,其中,最火爆的信息,莫过于“商会会长马碧明的贩毒大案”。

“最新消息,光乾药庄已经被查封!马碧明被正式逮捕啦!”一位较年轻的茶客说。

“马碧明的案子搞大啦!涉及毒品好几斤,大大超过了判处死刑的最低限额,江津县法院不敢受理,转到四川省高等法院去啦!”一位上了年纪的茶客说。

另一位茶客马上接过了话题:“听说,马碧明的案子,是国民政府颁布《禁毒法》以来,在白沙发生的,最大的一起毒品案;上峰非常重视,决定‘杀一儆百’。”

“根据可靠消息,四川省高等法院,决定在白沙设立‘地方审判庭’,派法官来审判马碧明的案子。据说,川东禁烟督察处的张处长都到白沙来啦!”下一位茶客接着说:

“这一下,小小的白沙,可要大大地出名啦!”

在白沙“望江台”家中,儿子马德顺,正在安慰以泪洗面的母亲刘卿治:

“妈,别哭了。爸的案子,一定会圆满解决的。”

“听说,案卷已经转到省高等法院去了,要想打赢官司,难啦!”母亲依然泪流满面。

“他们证据不足。在库房发现毒品,并不等于我爸贩卖毒品。”儿子还在宽慰母亲。

“不好办啦!库房的钥匙,只有你爸和周掌柜两个人有。现在,周掌柜已经失踪两个多月,听说已经死在外面啦。死无对证,你爸就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啦!”母亲还在痛苦地叹息。

“现在是国民政府,孙中山先生推行‘三民主义’,我就不相信没有讲理的地方?”马德顺稍停了一下,想起了一件事,对母亲说:

“妈,我在黑石山‘聚奎书院’上学的时候,有几位老师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他们见多识广,懂得的法律知识比较多,我想去请教他们,下一步应当怎么办?”

“好的,快上黑石山,去找‘聚奎书院’的老师请教!快去快回!”母亲同意了儿子的想法。

风光迷人的黑石山,坐落在白沙镇南郊三公里处,因山上布满了巨大的黑石而得名。山间奇石盘错,岩谷深幽,草木葱绿,古树参天,花香鸟语,鹭鹤翩翩。

清朝末年,由前清秀才出资,在这里创办了“聚奎书院”。当年,在该校的师生中,人才济济,桃李芬芳,既有晚清秀才、贡士,也有民国文豪、达人,还有多名出国留学归来的洋博士。书院按照西方的教学模式,讲新学、上新课,把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带进了校园,很快名声鹊起,吸引了川东地区的名门子弟,纷纷前来就读,马德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马德顺匆匆行走在黑石山上,古树林中。只见展翅飞舞的白鹭,陪伴着在古色幽香的校园中发奋读书的学弟、学妹们:“九曲池”畔、“夜雨亭”里,到处有吟诗作画的身影;“函谷石”边、“罗汉松”下,一片朗朗读书声。马德顺触景生情,多么留念昔日无忧无虑的学习生活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