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苏东坡请客(1 / 4)

大宋私生子 何昊远 4175 字 11天前

.第229章苏东坡请客

这场浩大的宋辽夏三国大战,从一开始,辽国就怀着投机的心里,辽国是想通过自己“抛砖引玉”的行动,带动西夏全力攻宋,辽国便可从中撷取最大的好处。

后来攻破三关,让萧特末看到了更大的希望,辽军的士气大为高涨,可以说已经看到了灭亡大宋的希望,因此安肃等城还没荡平,他就迅速向南推进,陷瀛、莫二州,直逼河间府。.

从纯军事角度来说,萧特末快速推进的战术是非常成功的,越往南,宋军的防御越薄弱,推进得越快,能掠夺着的物资越多,引起的恐慌也越大。

大宋的军队大部分压在了边境,若是萧特末能迅速逼近东京,极有可能导致河东、西北的宋军全面崩溃。

后世的蒙古军团攻打南宋,用的就是这一招,攻破襄阳后,不管后勤、不与边境的宋军多作纠缠,挥军直插都城临安,导致了南宋整体迅速瓦解。

辽军这次可以说同样有这样的机会,可惜从一开始就抱着投机心里的萧特末,没有蒙古军团那样的魄力,敢于不顾后路,不管后勤,长途奔袭大宋心脏。

还在他攻打河间府的时候,传来了西夏大败的消息,同时在西军支援后,宋军共计七万人马出雁门关,与辽军战于灰河;

士气大振的宋军不但一举取胜,还顺势攻下了武州,兵逼朔州、马邑。

这让萧特末骑虎难下的同时,也让东京大为振奋,枢密院再度下令,务必尽取武州之地,依托武州以北的长城构建新的防线。

这意思就是说,武州这回大宋是要定了,辽国不是要战争吗?辽军打赢了咱们没什么话好说,打输了总得付点利息。

在这种形势下,苗授的援军才到北京大名府,萧特末在瀛、莫二州大掠了一翻后,就迅速撤军,潘锐起兵追击,八月初八收复三关。

宋辽之间进入了一个军事僵持阶段,接下来更多的应该是在谈判桌上打口水战了。.

至于西夏,大宋根本不认为它有和大宋谈判的资格。

在这次巨大的危机面前,最令大宋朝臣们意外的,是刘皇后表现出来的镇定和能力;

虽然向富户借贷这样的提议没能在朝通过,但她处理朝政主次分明,应对江州洪灾的办法可圈可点。真正取得了朝臣对她垂帘听政的认同感,竖立起了初步的权威。

对之前朝野间的那些反对者、辱骂者,章惇这次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毕竟大宋这次面临如此大的危机,别人担心亡国这是很正常的事。

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宋现在需要稳定,赵煦驾崩的余波尚未散去,政局稳定现在比什么都重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