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这座雄伟了158年的北方都城,最终被秦军拆得七零八落。除此之外,章邯还强行命令邯郸的居民全体迁徙到黄河南岸的河内郡,他的目的是让邯郸变成一座空城,防止当地的抵抗势力死灰复燃。
邯郸失守后,慑于秦军的强大,赵歇和张耳决定放弃信都,举国东迁,他们退守到巨鹿城内(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而此时对赵国虎视眈眈的有南北两路秦军,一支是是由章邯率领的来自关中地区的秦军,另一支是由王离率领的二十万戍边大军。这两支秦军武装都对巨鹿这块到嘴的肥肉垂涎三尺。
灭掉赵国似乎唾手可得,这又将是一个无比荣耀的时刻,谁来抢头功?
这个时候,秦国的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已经除掉李斯并一手遮天的赵高对秦二世说:“启奏陛下,前线捷报频传。自从邯郸城被我军攻破后,赵国已经被章邯和王离的大军所包围圈,拿下赵国指日可待,可喜可贺啊!”
看到秦二世心情不错,赵高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可是陛下有没有想过,自从章邯组建刑徒军以来,已经先后灭掉了陈胜、田儋、魏咎、项梁。纵观文武百官之中,有谁能和他的功劳相媲美?此不世之功既是秦国的福气,也是陛下的隐忧啊。”
秦二世恍然大悟,问道:“爱卿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不让章邯一家独大?”
赵高故作思考状,然后回答:“王离乃名将之后,其祖父王翦,父亲王贲都乃秦国名将。如今王离已经身为上将军,接管了蒙恬的戍北大军。不如陛下将这次攻打赵国立大功的好机会送给他,这样可以制衡章邯,防止军中一家独大局面的发生。”
秦二世采纳了赵高的谏言,命令王离率领二十万戍边大军作为主力围困巨鹿城,而章邯则率领来自关中的秦军驻扎在棘原(今河南安阳市,负责修建运粮甬道,保障后勤补给。
于是,章邯又干回了老本行,作为全国最大的包工头,他再次承担起修建甬道的大工程。所谓运粮甬道,是一种外侧筑墙的安全通道。如果看一看长城的构造,你就会对甬道有个大致的印象。在这条通道内,军队可以迅速安全地实现人员和物资的转移。章邯计划将甬道与黄河打通,将关中地区的粮草通过水路和甬道输送到前线的王离军中。
公元前28年十月,王离的大军将巨鹿城团团围住。对于军人来讲,战功是至高无上的荣誉。王离的野心非常大,他不仅要吃掉赵国,还想利用这次机会,把其他国家的反叛势力一齐给收拾了。王离就像一只并不饥饿的老虎,他不急于一口吃掉巨鹿,而是耐心地戏弄着对手。秦军故技重施,如同之前对付魏国一样,王离也准备以逸待劳,围城打援。
王离心里盘算:其他诸侯国不会坐视赵国灭亡不管,如果没有人愿意出手救赵国,那反秦联盟就相当于瓦解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于是,靠着章邯从河南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王离与赵国耐心地打起了消耗战。
此时,王离和章邯的总兵力多达五十万,浩浩荡荡铺满了黄河南北两岸,而巨鹿城内不过数万赵兵。《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道:“是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秦军分为三班,轮流不断地向巨鹿城不断地发动进攻,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十多日过去了,赵国守军伤亡惨重,粮草也即将消耗殆尽,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巨鹿城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
城内的张耳叫苦不迭,他刚刚逃出李良叛军的狼窝,现在又落入了秦军的虎口。他仰天长啸:“救兵在哪?陈馀在哪?”
张耳的刎颈之交陈馀并不在城中。此刻,他正站在巨鹿城北距离不远的高地上,焦急地关注着战局的发展。陈馀为什么没有被困在巨鹿城中?
原来当王离大军包围巨鹿的时候,陈馀正在常山一带(今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平叛,他刚刚收编了几万人。一接到秦军围困巨鹿的消息,他便火速回援。然而当他赶到巨鹿时,陈馀震惊地发现秦军居然拥有如此恐怖的规模。他尝试着进攻几次,想与城内的赵军里应外合,均被秦军轻松地击退。陈馀第一次感到如此恐惧,冲动是魔鬼,如果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
为了保存实力,陈馀率领军队后撤,驻扎在巨鹿城北,他下令不许有人贸然进攻。冷静下来的陈馀开始想对策,他知道以自己现有的兵力对付强大的秦军简直是杯水车薪。陈馀决定寻求外援,他向所有诸侯国群发求救信,或许远水真的可以解得了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