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授官、晋爵(2 / 4)

一旦义渠、巴蜀平定下来,秦国便几乎没有了外患不说,还能获得蜀中富饶的粮仓供应,能够安心经略中原之地。

不过,商鞅却提出,确立一国法度,才是强国之根本。

攻城略地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根据秦国的形势、环境、民俗等等,为秦国量身打造一套法度,并使后人能够严格遵守。

“只是,这变法事宜,鞅未曾了解秦国风土人情,难以提出适合秦国国情的方略。”

在秦献公问起变法细节的时候,商鞅开始感到有些为难。

历史上的商鞅,是在秦国周游,甚至下乡去了解山中民夫的生活情况之后,才制订出了变法的细节。

如今的商鞅,压根没去过秦国,自然没办法提出适合秦国的法度来。

“我想到了两个人。”岳飞忽然开口,说道:“法家三子,以商君为最。但另有两人,亦是青史留名。赵国慎到,郑人申不害,虽比之商君有所不如,但也是难得的人才。”

“咦?”秦霄疑惑,下意识问道:“法家三子?没有荀子和韩非子吗?”

提到法家,除了商鞅之外,秦霄印象中最深刻的名字还是荀子和韩非子。

后世一般认为,这两人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历史课上必学的人物。

“咳……”岳飞有些尴尬,提醒道:“君上,末将说的是此时的法家三子。荀子师徒,如今还未出生呢。”

荀子、韩非子都是战国末年的人物,荀子成名要比他徒弟韩非子早很多,但也要几十年后才出生。

秦霄闻言,顿时感到一阵尴尬:“咳咳,那什么,你继续说。”

“对于岳将军所说这二人,鞅也有所耳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