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京津铁路(4 / 4)

不过,这种结构比较复杂,也限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养护维护投入也比较大,与曲线、接头并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

可即便如此,轨道的发展依然离不开它,因为有了道岔,就可以充分的发挥线路的通行能力。

而通行能力也是人类不断提升列车性能的始终,所有它的作用非常重要。

以前的道岔,都需要人工扳道,还有专门的扳道员。

扳道员在接到命令后,就手握扳道握柄,用力将道岔扳向指定的铁道上,这样火车来了之后,就可以按照正确的线路行驶。

不过沈浪那个时代已经用电脑进行控制了,不需要人工,但如今的大明自然没有那样的条件,还是只能通过设置扳道员来实现。

除了这些铁路轨道的结构,那两条平行的钢轨本身,也有不少考量,这在刚开始发展铁路轨道时很容易忽视一些技术要点。

比如,钢轨的内侧要设计出凹进去的部分,也就是下端会比上端更宽,钢轨凹进去的部分会和车轮突出的部分相重合,以确保车轮与钢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在转弯处,钢轨的设计也有讲究,外侧的钢轨要比内侧的更高一些。

否则的话,在转弯时,外侧车轮就会从轨道上抬起来,火车便有从轨道上掉下来的风险,反之就更加安全。

从以上可以看出,光是一个铁路轨道,就有这么多的技术要领。

如果没有沈浪提供各项技术支持,甚至是一些实物进行参考,大明想要发展出完整的铁路系统,恐怕要几十上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