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馆长想了想说道,“孔老,您资历最老,您先说说看。”
孔老白了他一眼,现在才知道自己资历老,早干吗去了。
于是,他对孟老说道,“老孟,你给说说看。”
老孟顿时无语地看着两人,随即他对刘馆长说道,“馆长,你最先看的,理应由你先说吧。”
好嘛,刘馆长这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两个人都是领国家津贴的高级人才。
自己打不得骂不得,怼了自己,也没办法拿他们怎么样。
无奈的刘馆长,只能尴尬地咳了两声说道,“那我就先说说,说得不好,还望两位老师帮忙补充。”
他指着水盂说道,“众所周知,五代柴窑瓷器一直就是存在于书本上的,从来没有明确的一件实物。”
“然后,这个水盂的形制样式,确实是五代宋初的风格,这点两位老师都认可吧。”
说完,他看向两老,只见孟老点了点头说道,“水盂的器型,还是烧制方式,都是宋初的风格。”
孔老也点头附和了一声,“这个水盂的烧制年代并没有多大问题。”
刘馆长接着说道,“因为没有实物,我们就参照书上所说的,一一对照一下。”
“青如天,这个水盂的颜色就像雨后的天空,这点和书上记载的十分相似。所以这点大家都没什么不同意见吧?”
众人一同摇头表示自己没意见。
“明如镜的话,你们看水盂的表面,透过水盂釉面的反光,我们可以看到人影,虽然没有镜子那么清楚,但古人喜欢用夸张点的词语来表述,这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薄如纸这点,我们亲自测量一下。”说完,他走去外面,拿了一个卡尺进来。
接着,他仔细测量一下后说道,“卡尺只能量口沿,最大的数据是零点五毫米,最小的地方是零点三毫米。这已经达到了现代工艺水平或者说是更胜一筹。具体的数据等会儿送到实验室再测量一下。”
最后,他放下水盂说道,“还有最后一项声如磬就不试了,万一敲坏可不好。”
“所以综上所述,这个水盂确实是出自五代柴窑的瓷器。”
说完刘馆长看向两位老师傅说道,“二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孟老摇头说道,“虽然这些都能对上,但是我们没法断定这件水盂就是柴窑的瓷器啊,没有相关的文史记载,也没有同类的器物做参照。”
黄震一听这话,瞬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完全可以让李彦记录一下这些宝贝。然后把这本书拿到现代来。
这样,这些东西不都有记载了吗。
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等自己试过怎么带书画回来后,才能用这个办法。
不过既然有了主意,那黄震就不担心了。
于是,他问三人道,“三位老师,如果没有参照物,是不是就没法断定这是柴窑的瓷器了?”
三人不约而同地皱着眉点头。
刘馆长给黄震解释道,“我们只能单方面认定这件瓷器,不过这样做之后肯定会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如果日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柴窑瓷器的话,两件瓷器一样的话,那倒还好,说明我们没打眼。如果不一样,对我们博物馆的名声可以一个不小的打击啊。”
黄震叹了口气,刚想拿回这个水盂,等日后再说。
谁知刘馆长拦住了他的手,“小黄,你别急。我的意思是,我们先送到研究室,检测一下具体的情况。然后再商量一下后续的事。”
他想了想又继续说道,“毕竟在古代,能做出那么薄的瓷器,肯定不会是普通的民用瓷。就算凭借这点,这件水盂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黄震无奈地笑了,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确认这个水盂是不是柴窑的。既然对方那么谨慎,看来此行怕是白来了。
不过既然对方这么帮忙,自己也不能辜负对方的好意。
他悻悻地把手放下说道,“不是柴窑的话,有什么用,出展的话,最多标一个五代水盂,连柴窑两字的边都摸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