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馆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所以啊,我们要通过技术手段,检测瓷器的年代和产地。从而进一步左证这个水盂是柴窑的可能性。”
这大概就是专业机构和拍卖公司的区别了。
拍卖公司只会确定到不到代,不会管你这个东西到底是哪里产的。
而博物馆则不同,多少背着一个专业机构的头衔他们可不敢乱说。
所以黄震最终同意了做一个详细的鉴定。
刘馆长大笑着拍了拍黄震的肩膀,“小黄,你放心,就让孟老和孔老亲自操刀,提取水盂的标本。”
等等,操刀?提取?难道还要搞破坏不成?
这时,孟老看到黄震一脸的担忧,笑着解释道,“小黄,你放心吧,不会有什么大的损伤。就是从圈足那里刮一些胎釉下来。”
孔老也说道,“小兄弟放心,你看这博物馆里的东西,哪一件没有被祸害过,不也是好好的嘛。”
刘馆长瞪了孔老一眼,然后笑着对黄震说道,“这两位都是老师傅了,你就方向吧。”
人家都这样说了,自己还能怎么办,黄震只能答应了。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由资历最老的孔老动手。
不一会,孔老就取了自己的工具回来了。
在黄震的注视下,从水盂底部不起眼的地方采集了一些样本。然后他亲自拿着样本向几人告辞,去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而黄震则拿着水盂,跟着刘馆长和孟老去了另一个实验室。
在这里,他们将通过仪器,精确地测量水盂的各项指标。
最终测量得知,这个水盂高五厘米,口径四厘米,足圈三厘米。
水盂最薄处只有零点二毫米,是位于肚腹的位置。除开圈足,最厚的地方则为零点五毫米是在水盂的口沿处。
结果出来之后,刘馆长和孟老都惊喜不已,没想到古人的技艺竟然如此精湛。
测量完成后,三人又回到了会议室。
水盂的材质和年代的检测差不多要一星期的时间,暂时还出不来。
所以,最后黄震还是带着东西离开了。
一星期时间,自己差不多都能把左证的材料搞全了。
到时候也无所谓这个检测的结果了。反而还能帮助他们确认窑口的位置。
回到家中后,黄震上网淘了一个真空机和真空袋。
随后还觉得不保险,又定做了一个无尘操作台。
到时候把里面空气抽调点再放进书画加速时间,应该能好很多。
最后再不行的话,那只能到沙漠里去了。
连沙漠都不行的话,他只能等以后开通更多的时空,再想办法了。
书画的储存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
晚上吃完饭,黄震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胡老打来了一个电话。
“小震,在干嘛呢?”
黄震看了眼手机,确认是胡老的电话后好奇地想道,胡老什么时候那么客气了,怎么不骂自己小兔崽子了。肯定有什么事情求自己。
“在看电视呢,您找我什么事?”
果然他没有猜错,只听电话里胡老说道,“我上次看到你那里还有些金币,你匀两个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