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个王都。
当时是肃慎南部分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被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
而肃慎的第二代王室,也就在此修建,雏形就是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
那个时假喜都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年,分为两大族,即肃慎南部分支的惠也可以写作“秽”、漠也可以写作“貊”。这两族逐渐迁徙到了喜都后,就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
这个部族,就是满族前身的一个分支。
当时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非常高兴自己部落的兵强马壮。
马上派人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
当然,德惠和合隆这两个地方,到现在还是存在的。
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渐的与中原东汉文化互相交流。
道教也传入扶余,全民都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也就是后期人们口中的二郎神,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
后来,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
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
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然随着历史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
唐朝开元时期,长春地区还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
有历史考究,当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的,就是这里。
当然,这里也曾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