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当然是来自民间,不过是一种感受,虽说也不足为凭。但现在从我们家来看,真的就应该颠覆这种说法了。看咱老爸,京城土著,可是,玩起天津话和东北话,那真的是没的说!”
张淑说:
“你还别说,你爸,这些年,就挺愿意研究这些方言和民俗的。”
薛研抢着说:
“我们老师说,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外衣。”
万慧来把薛研喷过的饭桌子,收拾完了,又拿起暖瓶来,给张淑和候斌倒上两杯热水,说:
“爸,说说,您研究的怎么样了?”
于是,候斌慢慢说起了这些年后,来到东北定居,在语言上和地域环境的一些感受。
他说起跟他闲聊下棋的几个同辈,经常说长春人讲普通话标准,争的面红而赤时,让候斌出来说公道话。
候斌就一边劝解,一边开始琢磨这件事。
于是,关于这个问题,有了个说法,就是移民城市大体都会这样。
今天的深圳也可以说是新兴移民城市,你看那里的人基本上都用普通话,而且讲得很好,马上就有位老者,手里还拿着个象棋字儿,抬头朗声说:
“当然讲得好了,你没看看那里的居民都是从什么地方过去的,东北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依然证明了这个说法,就是移民城市的语言特点。”
那么,为什么移民城市会这样呢?
移民城市就意味着各地人群的汇聚,以长春为例,山东移民可能最多,其次是河北,也有山西的,甚至有更远地方的移民。
以山东人为例,在山东各地,比如某个县都存在着五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的现象,同是山东人,也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
这样的人群汇聚到一个他们陌生的地方,自然要寻找比较便捷的交流方式,自然要寻求最大公约数,就是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
久而久之,一种方便实用,大家认可的语言交流方式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