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丽说,解放后,她的爷爷曾在生产队管理人参,坐着牛车到了参营,得需要大半天的时间。那时候由于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个人是不允许拥人参或买卖人参的。
社员们干一天活算一个工分。
待秋季收货后,按产值计算出一个工分多少钱。
由于那个时候生产条件有些落后,6年的人参大小,才长的跟现在3年的人参差不多。
所以,那个时候的人参也非常贵。
当时对看护参场的人员要配备枪支,管理更是十分的严格。
艳丽的父亲,在小时候也是跟着爷爷经常进山挖参。
他继承了爷爷的全部手艺,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好在后来国有企业改革之后下了岗,于是艳丽的父亲成为了专业人参种植户。
艳丽说:
“我爸爸可以说是山里的活地图!“
她形容父亲:
”他进了这座山里,有什么看一眼就能知道个大概!什么地方有党参,什么地方有五味子,别人找不到的东西,我父亲就能找到!他还说,这是成为老把头的基本能力。”
万慧来听着,忍不住“哦”了一声。
“万事开头难,就算是我爸爸这样的农家好手,开始种人参也是吃了不少苦头,不是倒春寒人参冻死了,就是连续3个月没有下雨参苗渴死了。”
万慧来吃惊艳丽说这些话的时候,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参农的样子。
“靠天吃饭对农业来说真的是一句实话,现在人参至少生长4年,每一年有一个环节管理不好,处理的不及时,都有非常大的损失。”
这一点,万慧来的长白山之行,也确是深有感触。
万慧来终于明白了艳丽的想法,禁不住想起最近看过的一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