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顾名思义,是正文之前引出开始的一段释义,是写在文章前面的话,内容可繁杂亦可简约,通常是故事情结的指引及简述。
此小说的类型,笔者只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武侠修仙类,大层面属于仙侠类型,笔者夜郎自大,写下了这部并不算,请诸位多多指教。
笔者斗胆引用金庸大师的一段话。
金庸大师曾说过,读者阅读一部小说,是将小说的内容与自己的心理状态结合起来,同样一部小说,有的人感到强烈的震动,有的人却觉得无聊厌倦,读者的个性与感情,与小说中所表现的个性与感情相接触,产生了“化学反应”。
武侠小说也好,修仙小说也罢,都只是表现人情的一种特定形式。
作曲家或演奏家要表现一种情绪,用钢琴、小提琴、交响乐、或歌唱的形式都可以,画家可以选择油画、水彩、水墨、或版画的形式。
问题不在于采取什么形式,而是表现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读者、听者、观赏者的心灵相沟通,能不能使他的心产生共鸣。小说是艺术形式之一,有好的艺术,也有不好的艺术。
所以笔者所著此书,相对文笔显得浅薄了些,就请诸位看官见谅。
就如金庸大师所说,“武侠小说也好,修仙小说也罢,都只是表现人情的一种特定形式”,而对于现代所流行的仙侠小说与玄幻小说,它们两者之间也是不同的。
仙侠小说可以理解为,武侠小说的一些激斗招式,加上主要人物通过历练,最后追求修仙的故事,比较注重传统文化以及同武侠小说的融合,书中剑仙驭剑腾空,瞬息千里,体修专注肉身,一拳开天的场面就是经典。
就内容来讲,武侠类小说与古典的仙侠类小说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可以说就是同一类书籍,稍有不同的是,武侠小说较为写实,例如拳法、枪法、棍法等传统的十八般武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要体现一些阴暗人物,提倡侠义精神,亦或者相反类型的人物与正道之间的分道扬镳。
关于玄幻小说,故名思义,即以玄学和玄想为创作基础的幻想小说,天马行空的想法,经典类型就是某个远古魔祖的残魂横跨数个纪元夺舍重生,还有灵魂,本源,真元,残魂等穿越重生,诸如此类的例子。
言归正传,仙侠也好,玄幻也罢,归根究柢都离不开一个“仙”字,仙再往上的层面就是成为神,无数人都想成为神和仙,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中,多少都存有这种概念,这种能对物质世界加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神或仙,笔者暂且用神祇概括。
神祇,永恒不死,纵横万古令人心往神驰。
人们对神祇因文化的不同,对其的认知也千变万化,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神祇之名,可号令诸天,而不受有无躯体的影响,是普遍认为神祇的最强大之处,世界上没有谁不想强大,这是最现实的,就算是山中隐士也得先有实力才能安稳隐居世外。
实力决定命运,长生才能超脱在上,这是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对于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神祇代表着的是长生,世上无人不想长生,“与日月同在”,“与天地同辉”是极具诱惑力的,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涉江》中就有类似的记载,“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单从最后一句便可以看出,和天地一样长寿,和太阳与月亮一齐放射出灿烂的光芒,那是何等永垂不朽的场面,令人向往。
亦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可见成仙成神得长生,不仅仅是前辈们的追求,后世人们对此尽管望而难得,也未曾听闻有修仙成功的消息,但也是趋之如骛的,神祇对人们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因为威廉·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作品的解读和赏析以及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就算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看到,都会有不同的认识。
当然,这些仅仅是笔者的个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