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千里路上人团聚(1 / 4)

疯狂的游戏 邵岩123 19036 字 2023-05-19

1再度备战

日子就这样平淡的过着,魏江海和杜鹃两口子都是老师,在村里人眼里,老田家三个儿子都有出息,孩子们都有正式工作,可是对魏江海来说,这样固定的工作模式就像温水煮青蛙,时间长了就会挫伤年轻人的锐气,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

魏江海心想,虽然当时心怀“救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一定要到最贫困的地方来,目前他已经做到了。离家多年来,他一直守在这个地方认认真真教书。可是一辈子在乡下工作,如果是他一个人,乡下干一辈子也无妨,可是现在有孩子、有杜鹃。为了能在将来给杜鹃和孩子更好的生活,魏江海一边努力的工作,一边看书继续备考,他要计划报考条件好点的城市当老师。

有心人,天不负。通过一个月的集中备考,就在孩子快三个月的时候,他考上了条件比较好的y市教师岗位。当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面对杜鹃的不解和还在襁褓中睡觉的儿子,他毅然下定决心离开“舒适区”。

杜鹃一个人照顾不了孩子,魏江海只能临走前把母亲从老家接过来看孩子。母亲一直要来,可魏江海想的母亲身体不好执意自己要带,就一直没让老人家来,这次他要离开,没办法了。

辞职、入职手续办理完毕后,魏江海再次独自一人踏上了下一座陌生城市的火车,两个城市之间得坐25小时,临走时,他不舍的看看熟睡的儿子,再看看赌气把头扭向一侧的杜鹃,他提上行李,母亲跟在后面给他交代着一些琐碎的“注意事项”。为了不让自己难过,他始终没敢回头看母亲,等公交车的时候,他偷偷的转过头看母亲,只见母亲偏咬着嘴唇,锁着眉头,也在注视着他,魏江海赶紧转过头,他怕自己流泪。可是上了公交车,他还是没忍住留下了泪,于是头也没抬朝母亲站立的地方胡乱的摆了摆手。这个场景,像极了母亲曾经外出到工地打工时,他送母亲时的场景。

到了学校报到后,又开始重新上演找房子,买被褥、锅碗瓢盆等等,等全部安排好后,一个礼拜已经过去了。前段时间打电话杜鹃一直不接,这次打电话,她接了。

工作上,他始终记着大哥给他说的那句“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的话,听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可当大哥说给他的时候,既有勉励,又有亲情。他始终不放松学习,工作上又肯吃苦,不费吹灰之力,他又成为了这所新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

在朋友和同事眼里,魏江海似乎总是那么幸运,想换单位就换单位,走到哪里都很受人待见,很快能站稳脚跟,不管到哪里干什么工作,都像是开了挂一样,不知不觉中他也成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可是机会终究还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是平时的磨炼、学习和积累,以及长期以来养成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习惯,魏江海又如何能有那么幸运呢?

工作趋于稳定后,魏江海又有了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也许是魏江海心怀好奇心,也许是他想在忙碌的日子里稍作放纵,也许是离开了杜鹃和孩子,缺少了精神动力,魏江海开始跟随大多数年轻同事的步伐,下班后开始不思进取,用手机刷搞笑、美女类的短视频,尤其是晚上睡觉前、上厕所时必带手机。

有一天,魏江海下决心要戒掉手机,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只要一闲下来,他必定还会去找手机。一天玩手机至少都在3个小时以上,说也奇怪,刷视频的时候总感觉在穿越时空隧道,压根感觉不到时间流失的那么快,等玩过了以后又懊悔自己浪费了时间。麻木战胜了意志力,魏江海陷入了短视频的泥沼里无法自拔。至到有一次他刷到了一条评论短视频为“新型鸦片”的短视频后,魏江海才心头一紧,他问自己:“我抛家舍子,来这里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刷短视频吗?”思考良久后,他顿然醒悟,大有“一言惊醒梦中人”的感觉。

魏江海重新审视自己后,重新制定短期目标计划,他想从读书中汲取营养。他花了5元“重金”,通过网上查询、朋友推荐,一次性购买了《孔子》《刻意练习》《人生的21个好习惯》《我们仨》……等书籍18本,毕竟资金紧张,他买的书有正版的,也有盗版的。看着有些盗版书籍字迹不清、错页倒页时,他摇摇头,自我安慰的心中默念,我看的是书的内容,吸收的是文字的精神,不是为了图好看。生活条件就那样,他还能怎么安慰自己呢?

《我们仨》一书中,母亲问女儿杨绛,如果一个星期不让你看书,你觉得怎么样?杨绛说我觉得这个星期白过了。对照自己,他心里默念,幸好自己浪子回头继续开始读书学习了。

看完《零边际成本社会》这本书后,魏江海觉得这本书很有冲击力,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教师、医生、律师等这类专业性人才很快会失业。因为他就是教师,所以倍感压力之大,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以为社会再怎么改变,“铁饭碗”是丢不了的,后来他看了《终身成长》,才明白所谓的“铁饭碗”只是那一段时间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而不是永久性的概念。他担心丢掉“饭碗”,恰恰反映出自己是一种固定型思维。他想练就成长型思维,那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呢?他又找到了《刻意练习》这本书。

原来人人争着抢着要干的“学习-工作-退休”的三段式人生可能将要被改写,所谓的“金饭碗”“铁饭碗”稳定工作将会被“1+n”的多段式人生所替代,这对于魏江海来说,确实还是蛮新鲜的,他有点不敢相信,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些空洞的理念性的假说就会变成事实。魏江海合上书,满脑子都是书中提到的大部分人将启动多段工作经历计划的观点。魏江海失落中带着几分兴奋,,他越想越激动,甚至那段时间,他都设计好了自己的“多段式人生”。

有一次他心血来潮,看了《***》《冯子才》的爱国红色电影时,心理受到深深的震撼,可是当他看这些红色电影的点击播放次数时,差点惊掉了下巴。《***》电影自从2年上映播放以来,8年来播放次数只不过几千次,可是他刷过的搞笑的另类短视频,分分钟播放量就能飙升到几十万。魏江海心想,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要有伟大的精神偶像,这个精神偶像绝不是直播间里的妙龄女子,绝不是搞笑视频里打情骂俏的男女组合,也绝不是没有水准到处“乱喷”的小“愤青”。我们的精神偶像应该是老子、孔子、王阳明,应该是岳飞、***、张自忠,应该是长津湖战场上的冰雕连,应该是八百壮士,应该是程开甲、邓稼先、钱学森,应该是南仁东、钟南山、……

他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先干好本职工作,因为在单位,每个人就像微小的细胞,只有大家都能全速奔跑,才能推动发展的巨轮高速运转。利用空闲的时间,魏江海开始练习普通话、脱口秀、肢体语言,他想做红色文化的短视频,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在意识形态方面做点工作。

在清华大学校史馆,正门墙上有一封中英文对照的信,是当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校长詹姆斯写给美国总统的,他说:“这个国家(中国太过神奇和伟大,他的觉醒将是我们所有人的噩梦。我们唯一的方式,是用我们的思想完全替代他们原有的文明,让他们未来的精英和领袖,认为我们才是伟大和先进的。用我们的思想和精神,完全覆盖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远比用军旗去统治他们更可靠……”

有些人、有些国家阻止我们发展的贼心始终不改,如果我们青年一代还不明事理,在无用的事务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任由其发展下去,我们的国家就有可能又会遭到“围猎”。

2与子话别

还记得孩子没出生前,魏江海和杜鹃还经常讨论更喜欢男孩还是女孩、男(女孩分别怎么带的话题。真正到杜鹃被推进手术室,到了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魏江海心里想的只要妻子和孩子都平安、健康,其他的都已经不重要了。

孩子出生后,魏江海和杜鹃甚是欢喜,尤其第一次为人父母,几分羞涩,几分惊喜。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魏江海一下班就主动回家带孩子,杜鹃休息的也还好,趁着魏江海带孩子,杜鹃抓紧时间做点饭,有时候是杜鹃带孩子,魏江海去做饭,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只是“你来一下”简单的一句话,不用多说,彼此就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虽然一家人一起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却很温馨,家里到处都是爱的味道。

新的工作单位离家里远,魏江海考虑车票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后,决定还是原地呆着,所以平日里也不回家,到寒暑假的时候,他才买票回家。

就在孩子1个月的时候,有一天母亲打来电话,说孩子发烧比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听到这个消息后,魏江海已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了,他迅速给学校领导打电话请假,可时间已过晚上12点,电话没打通,魏江海先买了火车票,然后又给学校领导编辑了信息。

平日里他总是很享受这段车程,因为透过车窗看美景确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可以看到如披着婚纱般的山顶,可以看到如穹顶般的草原,可以看到如珍珠般的牛羊,可以看到清澈见底的河水,大自然馈赠的礼物看多了,瞬间就能让人心旷神怡、忘乎所以,每当看到美景的时候,他总是希望火车开的慢一点,再慢一点。可是这次他总是嫌火车跑的太慢,恨不得立马赶到儿子身边……

经过漫长的2多个小时后,下午14时到达目的地,杜鹃和母亲都要照顾孩子,所以也没有人来接他,对于跑外面较多的魏江海来说,这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下了火车又转汽车,又是一个小时,他才到了家。到家后他顾不得换鞋子,就直奔儿子走去,看着儿子头上的留置针,他心疼的差点哭了出来。

母亲说:“现在主要是烧退不了,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

魏江海有些怪怨母亲地说:“为什么不早说呢?”

母亲说:“看着孩子连续发高烧,我比你们谁都着急。我想杜鹃在跟前,谁知道她那边这几天都有重要工作任务,领导不给请假,你那边也忙,而且还离的远,我在家里又是用毛巾敷,又是给喝药,折腾了一天半,我看发烧还是停不下来,才给你打了电话。昨天我跟杜鹃已经去医院打了点滴,可是在医院,难免还要签字,我又不认识字,也不会写,这不没办法了,才给你打了电话么。”

听着母亲沙哑的嗓子,魏江海这才反应过来,母亲为了照顾孩子,明显已经熬夜熬的上火了,自己怎么还能责怪母亲呢?转而他又和气的对母亲说:“对不起,妈,刚才是我着急了,你休息会儿,我来照顾吧。”

各娘生的各娘疼。魏江海心疼自己的儿子,母亲心疼魏江海。母亲说:“你坐车也累了,先去休息会儿,妈这把骨头硬,还能顶得住。”母亲永远都是这样,只要自己倒不下,她便是这个家的一片天,什么时候都会给家人遮风挡雨。

就这样,魏江海和母亲轮换着照顾儿子,好在打针时去医院,打完针可以回家,也不用住院,治疗了7天后,孩子才彻底退了烧。

这次孩子发烧,更加拉开了魏江海和杜鹃之间的距离。7天的时间,两个人也很少说话,本来魏江海想晚上跟杜鹃聊聊,杜鹃却总是以孩子睡觉轻、自己上班早上为由,总是孩子一睡她就睡了。魏江海心想,杜鹃这次故意以学校工作忙为由让母亲叫他回来,也可能是她提前想好的。如果魏江海不去其他城市,家里的事可能现在就不会这么麻烦。

照顾孩子的这几天,母亲也多少看出了小两口的“猫腻”,便试探性的跟魏江海和杜鹃商量。母亲说:“你二叔家有5个羊,4个都有羊奶,你堂弟家的孩子就在喝羊奶。如果如果你们呃确实都很忙的话,我我就把呃孩子带回老家去,你们看怎么样?”

杜鹃没出声,只是一个劲的给孩子喂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