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比起重耳,楚国人更为畏惧狐偃和赵衰这些良臣。但是狐偃的内政和军事才能平平,他的厉害之处在哪呢?
其实,就在于狐偃有敏锐的眼光,可以准确的判断时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让重耳听从他的判断,这一点极其难能可贵,因为他的语言魅力就是用幽默的话语传达出深刻的思想。晋文公登基离不开狐偃的功劳,接下来,让我们来品读狐偃的幽默和智慧。
有一次,在逃亡路上路过卫国时,重耳饿的头晕眼花,向一个农夫讨要饭食,农夫不给,还叫重耳去吃土,气坏了未来的晋文公。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记载: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这个时候的重耳,经历了国家内乱和艰苦逃亡,饱尝疾苦,而且见多识广,按理说不应该和一个乡野村夫动怒,狐偃肯定也知道这点,不过可能是饥饿使人丧失了理智,所以才有过激的行为,狐偃没有以长辈的身份指责他,也没有用忍辱负重之类的大道理教育他,反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告诉重耳,老天即将赐予你土地了,土地就代表着国家啊。不仅提醒了重耳他的目标是重返晋国,而且暗示他一定会取得胜利。
而此时的未来的晋文公,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用车载上土,表达了他的决心。狐偃用几句幽默的话语化解了一场闹剧,巩固了臣子们决定辅佐重耳的心。
后来,逃亡队伍来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天天乐不思蜀,狐偃一看这可不行,将外甥灌醉就扔到车上,一口气跑到齐地之外,重耳醒来一看气坏了,举刀要砍狐偃。据《史记·三十世家·晋世家》中记载:
“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咎犯曰:'杀臣成子,偃之原也。'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遂行。“
这个时候外甥53岁,舅舅71岁,一个53岁的老头操着刀要砍71岁的老头吃肉,简直是一场闹剧,好在最后两个老头过了嘴瘾,以71岁的老头自认肉臊不好吃而完结,旁观者哈哈一笑。
不过,这出闹剧的背后,却有着巨大的血雨腥风,重耳身边围绕着一群晋国重臣,也许他的舅舅对他有真感情,可是其他的人恐怕都有自己的政治目的,希望借由重耳达到所以才跟随他,假如他真的在齐地乐不思蜀,那么这些资源恐怕将离他而去,而那时候势单力薄的他也很难得到齐桓公的垂青(齐国高层在春秋时极其不重视人伦,被人耻笑,嫁女儿也只是手段,和废人无异,恐怕性命都难保。而狐偃,再一次用一起人间喜剧轻松化解了一场政治风波,才有了之后的晋文公的霸业。
凭借着狐偃的忠心和才智,经历了十九年艰苦逃亡的重耳重返晋国并重新登基,属于晋文公他的篇章即将翻开。
回到国内后,文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烂摊子,首先晋国仍然有霸主之名却无霸主之实,外强中干,而且国内内讧不断,国困民忧。仍然守候在晋国的大臣表面上奉文公为君,背地里却小动作不断,积攒自己的实力。
然而,从公元前636年文公即位,到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前后不到五年时间,文公就重振了晋国的霸业,对内重整了朝纲,巩固了民生,对外闻达于诸侯,战争中取胜。这其中固然有文公励精图治,文治武功的功劳,但也少不了狐偃这些臣子的出谋划策。
大部分诸侯国本来就对晋国感到惧怕,在文公将晋国的实力进一步扩大之际,更是臣服于晋国,但是楚国是个例外,楚国一直试图和晋国争霸,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为了争夺中原霸权,在城濮打了一仗,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
战前,晋文公做了个梦,梦见他和楚成王摔跤,楚成王将他摔倒在地,面向天空,楚成王压在了他的身上,醒来之后,文公第一件事就是喊来狐偃替他解梦。
梦是人思维的延续,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文公知道和楚军交战必然是一场恶战,虽然这几年晋国发展的不错,但是这一战如果胜利则已,输了的话基本江山也要拱手相让了,所以难免压力很大。但是,在战争打响前,谁又能准确的预言战果呢?
笔者认为,文公对楚国还是害怕的,打过架的人都知道,按照常识来说,梦中的文公已经败给了楚王。但是,如果将这个结果告诉文公,难免让晋国从上到下人心浮动,患得患失,大战未至就在士气上先输一轮,难免影响之后的决策和排兵,甚至解梦者若是让文公生气,性命不保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这个梦的寓意确实很难解答。但是狐偃听后,却十分开心,他恭喜文公道:“此梦乃吉兆,“国君仰面倒地,表示得以见到天日,终于有出头之日了;楚王伏压在您身上,表示趴在地上伏罪啊!“
简单的一句话,不必在意对错,却足够打消文公的顾虑之情,于是文公积极准备应对城濮之战,并且以合理的人员配置和早就制定好的“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这样一个总的作战方针,大败楚军,建立了霸权,楚国北进锋芒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
这一战,狐偃只是上军统帅狐毛的辅佐,但是他用幽默的语言解除了文公的后顾之忧,也是巨大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