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公元前25年,秦朝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秦二世元年(前29九月,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楚汉战争中,在汉王元年(前2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汉王二年(前25年六月,城破自杀。
秦始皇去世后,注定了秦朝的灭亡,李斯、赵高、胡亥三人在沙丘密谋篡位,拥立胡亥为帝,随后逼死了蒙恬、蒙毅、冯去疾、冯劫等一系列名将名臣,胡亥当皇帝的同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而章邯以一介文臣之身,在危急之下成为秦朝最后的顶梁柱。
章邯从对抗陈胜部将周文开始,率领秦军开始了最后的辉煌,将整个黄河以南的反秦起义军打得七零八落,就连楚国名将项梁也被章邯打败并杀死,随后章邯策划了巨鹿之战,率领2万囚徒军团与2万王离的长城军团包围了巨鹿城,同时吸引整个天下的反秦义军到河北,以图一网打尽。
出人意料的是,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打垮了王离的长城军团,与其他诸侯联军一起消灭了2万秦军长城军团,而章邯的2万囚徒军团则未遭受重大损失,之后项羽与章邯开始对峙,没多久章邯就投降了项羽,那么章邯为什么要投降项羽呢?
章邯第一次率军攻打周文的时候,当时的皇帝是秦二世胡亥,丞相是李斯,章邯在黄河以南扫荡反秦义军时,李斯为首的丞相给了章邯很大的支持,不断地增兵、补充军资,所以章邯才能所向无敌。
但是到章邯打巨鹿之战的时候,丞相已经是赵高,李斯已经被杀,胡亥也被赵高所控制,章邯作为当时秦朝唯一的征战大将,却得不到赵高的信任,章邯派出长史司马欣回咸阳见赵高,以打探赵高对自己的看法,但是赵高不见司马欣,这很明显就是赵高不信任章邯。
赵高不仅不信任章邯,还派人追杀司马欣,这等于是跟章邯撕破脸皮了,章邯作为在外征战的大将,还需要秦朝后方提供兵员和粮食,才能继续打仗,赵高不信任章邯,等于是切断了章邯的供应,章邯手下还有2万大军呢,这个仗叫章邯如何打?
《赵正书》上记载了赵高是被章邯所杀,《史记》上记载赵高是被子婴所杀,不管赵高被谁所杀,他与章邯之间肯定是有深刻的矛盾,章邯现在必须做出选择了,要么继续服从赵高与项羽作战,要么投降项羽寻找出路。
另外,长史司马欣给章邯说了一番话,把章邯的利益攸关说得清清楚楚的,司马欣是这么说的:
赵高居中行事,下面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如今我们打仗如果能打赢,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功劳;如果我们打仗打不赢,免不了被处死。
这个仗既不能打赢,也不能打输,那怎么办呢?只有投靠项羽。
巨鹿之战中被消灭的是王离手下的2万长城军团,章邯手下的2万军队并没有太大的损失,仍然在巨鹿之战后与项羽对峙,王离的覆灭给了章邯巨大的心理阴影,同样也给了秦军巨大的震撼,双方也有交战,秦军多以失败告终。
章邯在此时的政治地位变得非常尴尬,他虽然是秦军最后的主力,却不受秦朝中央政府信任,而对面的项羽的也是章邯的敌人,章邯一下子发现全天下都是他的敌人了,赵高是敌人,项羽是敌人,刘邦也是敌人。
章邯得为自己及2万秦军寻找一个出路,从当时的形势来看,章邯的任何决策都决定了秦朝生死存亡的命运,他可以选择杀向咸阳,灭了赵高,但他手下多是秦人与关中子弟,不可能这么做的,这决定了章邯不能充当背叛秦朝的前锋。
巨鹿之战
如果跟项羽继续打下去,王离就是榜样,当时的情况是章邯无法打败项羽,而剩下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靠项羽。
根据史记的记载,章邯不是投降项羽,而是与项羽议和。
《史记项羽本纪》: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双方从头到尾都是订立盟约,而不是单方面的投降,这是有区别的,项羽为什么要同意呢?因为项羽粮食不多了,所以就同意了,双方在洹水南岸殷墟相见,并缔结了盟约。
而且这里有一个重要信息,《史记》中是通过章邯手下的秦兵说出来的,是这么说的:
章将军等欺骗我们投降诸侯军。如今能够入关破秦,当然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东去,秦朝势必把我们的父母妻子全部处死。
从这条记载来看,章邯与项羽盟约是欺骗了手下的秦军,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因为项羽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封章邯为雍王了,章邯已经裂土封王,章邯的这种盟约行为,实际上就是出卖了所有的秦军利益,而只为自己着想,这就是章邯的私心。
而后来项羽在新安坑杀了章邯手下的2万秦军,这个信息章邯一定是知道的,但是,章邯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2万秦军死于项羽之手,而且还安心当他的雍王。
项羽分封天下之后,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分别被封为雍王、塞王、翟王,三人合称三秦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之所以这样分封,根本原因就是让雍王、塞王、翟王三秦王防止刘邦出关。
但是,几个月后,刘邦仍然发动还定三秦之战,当时章邯守的陈仓,一度让刘邦无法前进,赵衍向刘邦提供了一条可以绕到陈仓背后的小路,刘邦派了一支军队前后夹击章邯,章邯大败,退到好畤继续与汉军交战,再次战败,又退守废丘,最终汉军用水淹城池攻破了废丘城,章邯没有投降刘邦,而是自杀身亡。
与章邯不一样的是塞王司马欣与翟王董翳眼见形势不妙,就投降了刘邦,他俩都活了下来,而章邯却誓死不降,要知道整个还定三秦之战足足打了快一年了,章邯有很多时间可以选择投降,但是章邯就是誓死不降,这是为什么呢?
前面说过章邯并不是投降项羽,而是与项羽盟约的,这是有区别的,盟约在表面上双方是平等关系,而投降就是屈居刘邦之下了,章邯显然是有傲骨的,他在反秦之战开始前是秦国的少府,帮皇帝管理私人财产的,出自贵族。
而且章邯的军事能力相当强,在整个反秦之战中,章邯以一人之力就打败黄河以南的所有反秦义军,项梁当年是刘邦与项羽的上司,这也让章邯心高气傲,整个天下能让章邯服气的也只有项羽了,因为章邯在巨鹿之战亲眼看到项羽打败了王离。
像章邯这样出身贵族的将军,就算是投降,也是投降比自己强的人,章邯在还定三秦之战中是被郦商、曹参、樊哙、周勃这样的将领打败的,这些人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就算是刘邦,在当时也没跟章邯有过接触,所以章邯不愿意投降受辱。
项羽在新安坑杀的那2万秦军,章邯是有重大责任的,他欺骗了手下的军队被杀,甚至还有可能在项羽的逼迫之下参与了这事,而2万秦军的家属大多数来自关中,也就是章邯统治区的百姓,这让章邯根本无法得到百姓的支持。
虽然章邯不是什么仁慈的人,但内疚之心人皆有知,害死了这么秦人子弟,章邯自知罪孽深重,估计他晚上睡觉都会睡不好,有一定的负担,他也怕自己再次投降之后,会成为秦人的攻击目标。
因为刘邦手下很多士兵都是秦人,刘邦的后方是关中与巴、蜀之地,这些地方都是以前秦朝的核心地区。在这事的影响之下,章邯不愿意投降,而是选择了自杀,自杀多少也让章邯有所解脱。
章邯在当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悲剧人物,与项羽盟约时,章邯是被迫的,秦朝不信任他,他只能选择投靠项羽,现在如果他再次背叛项羽投降刘邦,就成了项羽的敌人,也成了一个反复投降的小人,这不是章邯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