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这一时期,古文经发展的并不是那么好。因为古文经出现的比较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十分的有限。而且相比于今文经来说古文经比较保守,它的很多价值理念并不适合汉武帝来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在汉朝初年,古文经只在民间小范围的流传,放在整个国家的水平来说影响力还是十分有限的。
2阶段二:(西汉末年古文经开始崛起。
在经历过西汉初年和西汉中期的民间发展之后,古文经在西汉末年逐渐成熟,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和当时的统治思想也越来越契合。汉成帝时命人搜寻天下遗书,刘向、刘歆父子先后负责把搜集到的大量图书加工整理的工作。在他们搜集图书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春秋左氏传》《毛诗》和《逸礼》等古文经书。与此同时,古文经也开始在大范围内流传。
等到王莽当政时期,为了篡夺汉室的江山,王莽提高了古文经的地位。并且把古文经作为自己改朝换代的理论依据。由于脱骨改制的需要,刘歆借机把《左氏春秋》《古文尚书》和《毛诗》立于学官。后来又历《乐经》为博士、《周官经》六篇也立博士。
在这一时期,相比于古文经的一步步发展壮大,今文经却在一步步的衰退。由于得不到政治势力的支持,今文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3阶段三:(东汉时期今文经和古文经融合贯通。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之后,取消了古文经博士,复立今文经博士,共有14位博士。古文经虽然不得立于学官,但是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实在这一时期就可以清楚的发现,今古文经之争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争论,是一种政治势力和另一种政治势力的斗争。
东汉末年时,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容今文经和古文经,破除各家传统,遍注群经,得到了今文经和古文经两派的赞许。至此今文经和古文经实现了初步的融合,两者的斗争也就暂时的告一段落。
结论:周孔之教也代表了中国传统礼教文化的大端。两汉期间,因为政治、文化等种种原因,周公和孔子的地位时有变化。西汉前期,受今文经学尤其是董仲舒的影响,孔子的地位无疑更高。后来,王莽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极力提高古文经学和周公的地位。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对王莽篡汉加以批判,因而连带着周公一同受到了牵连。不过在汉明帝时期,首次在学校内以圣师的名号祭祀尊奉周公孔子,标志着历史进入周公、孔子并重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