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一户百姓一年内只需要出一个壮劳力,服徭役的时间也都在两个月以内,还包括路上花的时间,一般都是就近的工程,修修河道铺铺路之类的,或许累点但不算危险。
虽然还是很艰难,但大多数百姓勉强还能支撑。
可是现在帝国百姓的平均服役时间都在三个月以上,而且都是大工程,运气好可能是就近的本地百姓,运气不好可能要颠簸几百上千里,光走路都要走一两个月,危险性还高。
更要命的是,正常服役帝国多少还能补贴点,给点不疼不痒的‘工资’。
可现在百姓额外服的徭役,基本都是因为他们触犯了帝国律法,交不起罚金,就只能‘以役代牢’。
服役抵罪,就别指望朝廷再给你补贴,一切开销真就全得自负了,安排起工作时间也是极尽所能的压榨民力。
最终的结果就是服役做工的民夫普遍吃不饱穿不暖还不得片刻休憩,不是累死饿死,就是冻死。
扶苏现在要做的,就是自己出资补贴这些服役的百姓,给他们供给充足的物资,以保障他们的生存。
这么做能有多少效果很难说,因为来北地服役的百姓生存环境实在过于恶劣,扶苏能提供的帮助终究是有限——这个有限,不是数量上的,而是质量上的。
先秦的过冬衣物,最多就是保障百姓正常情况下不会冻死,跟后世的羽绒服肯定不能比。
百姓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室外,还得进行大量重体力劳动,很难说还有多少效果。
饮食也是一样,扶苏最多也就是提供足够的主食和热水,油水什么的就别想了,可能有但绝对不多。
对每日都要进行重体力劳动的服役之人来说,效果也是很有限。
总得来说,理想状态下,扶苏尽力而为大概能把修建长城和直道的民夫存活率从不足五成拉到七八成左右。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下。
扶苏到底能调来多少物资很难说。
这两大工程所需的民夫数以十万计,基数实在太大,外加上流沙现在也腾不出手。
扶苏的所作所为,说到底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了……虽说这天命,本质上还是人祸。
蒙恬不敢违背嬴政的命令,同样也不愿违逆扶苏的意思,只能也尽一份力:
“既然公子殿下有心,末将自当竭力相助。”
蒙家是个大户,但再大的大户也难以支撑数以万计百姓的吃穿用度,让蒙恬直接出钱出物他肯定没这个本事。
他能做的也就只是在职权范围内调动边军协助工程修建,以减轻服役民夫的压力,同时研究看能不能挤出一部分军粮物资匀给百姓。
帝国在军需物资供给上还算大方,不会算计的太紧巴,在不影响军队的情况下多少能挤出一点。
尽人事嘛,能帮一点是一点。
接着蒙恬赶紧转移了话题,“公子殿下,有个消息末将差点忘了汇报。”
“收到确切情报,蜃楼再次出发了,这一次应该不会再出纰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