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发掘证明,钧台窑属于官窑性质,其产品完全是宫廷陈设用品,瓷艺精良,质量上乘。
而禹州神垕刘家门窑,属于北宋早期典型的民窑。
当地盛产瓷土、釉药和燃料,附近山区更是盛产铜矿石-孔雀石。
凭着工匠们长期制瓷的经验,和对金属特质着色机理的认识,把孔雀石研成粉末,加上草木灰配入釉中,经高温还原焙烧,就能得到理想的钧红效果。
这种新工艺一旦成功,便引起各地窑口的密切关注,所以群起而彷制。
以禹州神垕为中心,烧制钧瓷的技术逐渐向周围传播。
在彷制过程中,各窑口不仅注重钧瓷的原有造型,还根据各自的特点,增添一些新的品种。
如新安北冶窑、石寺窑,除生产碗、盘器皿、还有瓶、罐、炉、钵等。
并在釉色上,也尽量做到与宋代钧瓷相似。
其中新安窑的窑变玫瑰釉,为最佳产品。
南河各地彷钧产品,虽多数比宋钧大为逊色,但也有少数窑口保持了宋钧的传统工艺。
这些窑口的钧窑瓷,窑变美妙,红紫相映,青若蔚蓝,紫若茄皮,晶莹发亮,达到了光颜甚佳的艺术效果。
而到了北河,特别是磁县,这是磁州窑的主要产地之一。
然到了元代,由于受到禹州钧窑的影响,为适应广大钧瓷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激烈竞争条件下,也不得不改烧钧瓷。
但其生产规模不大,产量有限。
其次彭城、观台、内丘、隆化等地也相继彷烧钧瓷。
西山除浑源外,尚有临汾、长治等地也彷烧钧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