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大玄朝堂分为三派,一派是太上皇时期的老臣,以文华阁大学士郭铭为首,
郭铭是太上皇时期的元老大儒,兼领着国子监忌酒的职位,可以说是现下大玄的文人领袖。康明三十六年便已是内阁阁臣,资历威望朝中无人能及。
身后自然拥戴者甚多,气势比之当年的姜太师也不遑多让。是目前朝中的第一大势力。
可他是守旧派的,若不是他一直明里暗里的阻挠,新政施行已八年,这么久了不至于仍是举步唯艰。
另一派是四王八公开国功臣一脉,由于太祖当年大封功臣,康明前期,整个皇家直属部队只有守卫内宫的两千禁军,其余兵权皆被四王八公掌握着,这不得不说很是荒唐。
即便有前甄太后的铁血手段,还有康明帝亲政后不断带兵树立威望,现下仍有四成左右的兵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其中就包括了京中十二团营中的五营。
太祖立国时虽定了文不掌兵武不参政的铁律,可这么多年过去,四王八公一脉毕竟族人众多,多方拉拢培养下,家主虽明义上不参政,实际上朝中也是棋子众多,自成一派。
这一派以北静王水溶为首,态度不太明确,新政中的其它条款是支持的,但一旦谈到兵饷粮饷的改革和将领选拔制度的变更,就开始阳奉阴违,以各种理由给雍盛帝使绊子,
大学士郭铭便曾直言:尔等不愿做鸡,焉知最终哪个是猴?可笑!
还有便是雍盛帝花了多年组建起的新政班底,林如海、杨少椧便是其中骨干,以兵部尚书兼武英阁大学士元廓为首,主张以民为本,推行新政。
这元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其祖上乃前明崇祯朝兵部尚书元燮,元氏一族家学渊源深知兵事,又大都文武双全,深得历代皇室器重。
可到元阔这一代,他虽也从小习文,却只勉强中了个秀才功名。若非祖上有大功于大玄,他连进入朝堂的机会都没有。
直到雍盛帝继位之初,也才混了个兵部郎中,若非一力支持新政,此刻最多也就熬资历弄个侍郎等退休了。
元阔一路升到可与郭铭平起平坐,一方面是他性格直爽不怕得罪人,另一方面,便是因其家族历代皆为皇家掌兵事,提他上位能堵悠悠众口。
郭铭乃康明十五年的状元,从翰林院一步步升起来的老儒,进入朝堂三十多年来,兢兢业业清廉方正。
雍盛帝本想倚仗他的支持以期尽快推行新政,却被这深有城府的老滑头一再推辞,甚至默许了一众文臣的联名反对。为雍盛帝所不喜。
新政这一派虽历经八年,已有了不错的势头,却仍无法和郭铭领衔的旧党分庭抗理,仅只是有了一定的地位,能在朝堂上说上话而已。
雍盛帝是一个务实的皇帝,他不像隋炀帝杨广一般,不计后果的要快速完成心里的构想,也不像汉文帝一般只知道无为而治。
八年来,通过一步步的努力,虽离新政大行天下还早,却已派出心腹能臣卫连擎在山东开始试行,且一年多来成效显著。江南七省之间也开始慢慢为新政造势。
这也为新政一派在朝堂上争取到了很多的话语权,元廓也能时常仗着自己的大嗓门怼的郭铭吹胡子瞪眼却无可奈何。
这便是如今朝堂大致的情况了,贾瑞也不禁为雍盛帝头疼。据他所知,雍盛八年,也就是前年的山东民乱,便是因那卫连擎施行新政的过程中,动了山东曲沃孔家,
于是整个山东的文人士绅开始大肆鼓动民心,一时间民怨四起,卫连擎的知府府衙整个都快被烂菜叶臭鸡蛋给淹了,无奈之下只好单独放过孔家,并承诺了孔氏一族不知多少好外,这才在其帮助下顺利的在山东境内开始推行新政。
而那时,乱民聚众袭击官衙无数,流血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整个山东境内五十二县竟有一半失去了政府职能。
朝庭想要起兵平叛竟因国库实在无银,险些没派出人来,还是太上皇力排众议,停了在建的皇陵,才拿出了饷银。这,成了雍盛帝心中永远的痛。
贾瑞不再多想,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能随机应变了,毕竟,他连内宫的门朝哪里开都不知道,竟一朝便要面对这些,皇帝给的这个考验,当真是非常人能过。
其实也不能怪雍盛帝,一来贾瑞的身份特别,他是真心想要赐些什么给他,二来从贾瑞那多智近妖的‘治盐方略’上,两代皇帝像是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