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在城西槐柳巷里的富贵人家,早些年在三合城逐渐破落后,便慢慢的减少了生意和生活上的往来。
平常人眼中的“富与富友,钱以生钱”,不过是一个将地基打在钱眼里的说法,扎实但也需要前提。
倘若从今以后再也没了一枚一枚的铜钱入账,那么前些时候还能相见后笑着招呼的友朋,今朝便是两两相望互不相认的外乡人。
愿意将宅邸落户在桃花巷福禄街的有钱人家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出了桃花巷的穷苦人家,分毫上的鸡毛蒜皮,就能吵出一碟盐水花生配上一壶酒的饭桌闲谈来
此间道理最是绝情,却也至情。
傍晚,董家宅邸就在这么一个环境下,悄无声息地迎了那位外人眼中的“中流砥柱”,那位人尽皆言的后生可畏。
明明衣锦还乡,却毫无排场般如同锦衣夜行的三品少卿董渊明,站在董府大门前,看着那两尊有些憨厚可爱的石墩狮子,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不用董渊明上前敲门,也不没有董府的人大张旗鼓迎接:董府大门已经如事先预料一般,早早地就替这位乾阳王朝重臣,这位二品武夫,半掩了红漆的杨木大门。
芝兰玉树。
董渊明挽起低垂的衣摆,轻轻地踏过董府的门槛,站在了阔别数年的故土,感概万千。
一切如旧,虽是丝毫未变的模样,但又仿佛和年幼的自己处在两个不同的地方。
环视一周无果后的董渊明,开始凝神屏息,这位在武道一途上策马扬鞭,好不惬意的大宗师,开始释放出自己的敏知神识。
蜿蜒曲折中,明明是一位二品武夫的神识,本该是无往不利无坚不摧的神识,但就是硬生生在一片曲径通幽的偏僻书房处止住了势头,犹如破壁般,破不开丝毫!甚至隐隐有反噬之意。
董渊明沉思片刻,随即就是迈步向着那处从小到大都极少去往的书房走去。
在穿过了垂花门之后,两侧映入眼帘的是董府的抄手游廊。
不过在的董渊明眼中,即便是起到支撑作用的鎏金楠木柱早已剥落了金漆,显得有些明暗不协调的落魄摸样,可仍是一股熟悉的暖流涌上心尖:那块地方,是当年年幼的董渊明,被先生责罚抄书的游廊。
仅仅是驻足观望片刻的工夫,董渊明就接着前行。
随后便是绕过正房,当中是穿堂,摆放了一个由紫檀架子当了底座的青铜大鼎。
转过大鼎,后面是小小的四件厅堂,皆是雕梁画栋,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插画。
董渊明这一路上走的极缓极慢,秉持了一种走马观花的从容和淡定。
但是这份积年累月攒下来的位居高位的波澜不惊,唯独在一方青铜大鼎附近,被捶打出裂纹,而后支离破碎!
董渊明眼中满是复杂,汇聚之下,便是在无形之中拖慢了他的脚步,以至于完完全全停步不前。
一方再稀有再古老的青铜鼎,或许对于一位三品大臣来说,想要拥有它可能有些困难,可若是对于一位二品武夫来说,那便是无异于探囊取物般轻松。
而董渊明眼前这方青铜鼎,却不在此列凡物之中。
因为这方青铜鼎,不仅仅是古朴纹路下透出岁月蹉跎的珍贵,更是董渊明武道一途的起源和根本。
在寻常外人看来,董渊明从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书生开始,花费二十年光阴,连破八境后直入二品武夫,更别说如今又是一位坐二望一的武道宗师,肯定是天生的武运兴隆,实打实的气运胚子。
但只有董渊明自己心里清楚,自己那一份绝无仅有的悟性,都是来自于眼前这方青铜鼎的揠苗助长。
因而天赋高低一词,本就或多或少成了董渊明不希望他人提起的逆鳞之一。
独立在青铜大鼎旁的董渊明,缓缓盘着手中那两枚鹅卵石。
二者没什么不同,区别也就在于一个你知我知,还是天知地知罢了!
就在董渊明移步上前,意欲仔细研究一番的时候,一道闷响如暮鼓般的嗤笑声笼罩住了董府宅院,似乎是以青铜巨鼎为方寸地,由其中延伸而开,逐渐收缩成一处禁制小天地。
在这片小天地之中,唯一醒目的出处,好像就是那条通往先前书房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