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动入静,静态法规?”刘健和李东阳喃喃地念道。
“是啊,看看太祖皇帝的种种法规,大多数都是要把百姓固定在田地上,男耕女织。再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编成里甲,让乡村富者承担起教化和管理百姓的责任。然后里甲组成一个个封闭的村庄,互相监督,互相扶持。”
“这种静态法规和体制,是大乱之后最需要的。百姓们有自己的田地,安安心心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种、蚕织、服徭役、纳赋税,岁月静好,偃然无忧。”
看到刘健、李东阳等人都听进去,正在用心思考的样子,朱见深十分欣慰。
在紫禁城,自己利用便利的条件,翻阅了《皇明祖训》、《大诰》,把太祖皇帝制定的国制条律,了解得七七八八。
再利用这次南下的机会,与各地实际情况相对比,发现了太多的问题。
太祖皇帝给后代孙,留下了一个天坑啊。朱由检在煤山歪脖子树上的那根绳索,是太祖皇帝在大明立国之初,亲手编织成的。
这一点,自己在去到南京之前,就已经确定。所以才有孝陵享殿的那番“祖孙对话”。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需要招揽足够多的人才,帮自己去做。同时也需要创造和挖掘出足够多的利益,驱动人民跟着自己走。
这一切,从现在开始。
朱见深的声音清脆爽朗,说出来的每一个字都钻进众人的耳朵里,直至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