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此的途中,林川心中就有猜测,因为上报本经的时间已过去了一天,教谕找自己过来,多半是为了本经的事。
至于宋教谕问自己为什么选《春秋》,林川来时就已经想好了如何说,直抒胸臆!
他肃容敛笑,看着宋教谕,语气沉稳回道:“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学生读了,百端交集,此乃大丈夫所为。
然而又闻《春秋》三传中,唯独《公羊》赞之,《左转》《谷梁》却均视为贬义。
学生一直不解,既都是《春秋》,为何三传之二却与《公羊》相悖。”
“故,学生欲求索。”
宋教谕听完沉默了会儿,审视地盯了林川几息,见他面无忐忑之色,眼睛明亮地与自己对视,不由抚须笑了起来。
“明德,你还真是好学啊!”
“此乃学生本分。不敢当教谕之赞!”林川连忙端肃正答,又表谦逊之心。
宋教谕却是不疑有他,点了点头也正言道:“心中有疑惑,就该上下求索,寻根究底。读书人最忌的就是浑浑噩噩,这点你很好。”
“…至于你所说的‘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宋教谕顿了顿,方继续解惑:“此句出自《史记·匈奴列传》,乃汉武帝诛大宛,威震万国后,欲继续对胡实行制裁,故找了‘齐襄公复九世之仇’的典故。”
“昔年齐国君主‘齐哀公’荒淫无度,却因齐国强盛而遭周夷王忌惮,后来邻国‘纪国’的国君趁机向周夷王进谗言,是而将齐哀公骗至镐京,最终将齐哀公活活烹死,此为齐国大恨。
春秋后,礼崩乐坏,齐襄公最终灭‘纪国’,报了积累九世的仇恨。”
“说起来,当时的背景还是齐国兵强马壮,所谓复九世之仇,不过是其攻伐的借口罢了。
故《左转》与《谷梁》均不对其宣扬,认为它有违仁义,乃小人也。
唯独《公羊》主张大复仇主义,认为不管齐国的出发点是什么,齐襄公灭纪,也有其公义之处。”
“所以,与其说是《春秋》大之,倒不如说是《公羊》大之,汉武帝因需要此等理由,故而也大之。”
“这下,你可明白了?”
宋教谕略微含笑地看着林川。
林川起身,作揖拜服:“夫子讲解甚详,学生已明了。”
“既然你之疑惑已消,那你的本经……”
“学生还是要选《春秋》作为本经。”
宋教谕:“……”
“这是为何?”
“《春秋》教也,微言大义。太史公有言:其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学生还是准备选《春秋》作为本经。”
宋教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