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天资聪颖,且认真好学的弟子,任何做师父的都不会抱怨教导之苦累。
老师与学生,等同,父与子。
子凭父贵,父凭子贵。
虽然常说老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但同样,学生的高度也成就老师的高度。
学生越是用功好学,老师会越是高兴。师生之间也是互相成就。
遇到优秀弟子,老师恨不得倾己所能将所学传授,哪会觉得教导辛苦呢?
见今日天色确实已晚,林川准备告退之前,先邀请王山长随自己到州府住些日子。
待过了年,天气好一些,才一起回衡阳。
王山长考虑过后,允了。约好明日一起出发。
于是,林川便暂时告别了王山长,与宋教谕一同离开了县衙。
回去的路上,宋教谕边走边叮嘱林川:“明德在游学之时注意安全,特别是衡阳书院临水。
要多向王山长和衡阳书院的其他师长请教学问,毕竟这样的机会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
林川点头称是,有幸拜入王山长门下,这是何等幸事!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能拜王山长为师,胡县令和宋教谕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他对胡县令和宋教谕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敬重。
两人回到县学,便在学宫门口分道扬镳。
林川赶着去食堂吃饭。
看着他匆匆忙忙走去会馔堂的方向,宋教谕对着他的背影久久凝视,心里忍不住感慨起来。
少年负壮气,奋烈正当时。
当年自己若有这番机遇,也有一个曾经的庶常馆庶吉士肯教,怕也不是今日的样子了。
宋教谕虽然以举人出仕,还可以参加科考,但终究是年岁不饶人了,不敢再跋山涉水几千里,挑战春闱。
虽然当了现在的教谕,但不是进士出身,还是令他多有遗憾。
这辈子怕也只能止步于县学教谕这一职了,到州府混个学正、教授都够呛。
唉。
宋教谕叹息了声,转头往教谕厅走去。
而林川则匆匆忙忙吃过饭,怀着激动心情回到房舍,意犹未尽地取出《左传》看起来。
此时林潭和林逑正在位上一个习文、一个练字,两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事情当中。
林江、袁驰他们都已经赶着回家去了。一放假,个个归心似箭。
林川几人则是因为等明日林大兵赶车来,接他们回州府才耽搁。
此时,他已经忘记了明日回州府之事,捧着书,看着文字,对应王山长的授课内容。